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金融、科研機構等在節能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和國家節能工作經驗,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招攬國內外掌握各類創新技術的高級人才。
1.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生產和生活模式,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研究與制定相關政策,加強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隨著生產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的增加,香洲區目前和將來都會面臨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用能總量增長的局面。如何有效地節約用能,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長遠來看,可行的途徑是將新建筑按照節能建筑設計,把未來出現的建筑變成低碳建筑。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加大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采暖和制冷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2009年出臺的《珠海市建筑節能辦法》中的42條要求具備太陽能集熱條件的新建十二層以下住宅建筑,建設單位應當為全體住戶配置太陽能熱水系統,對十二層以上的住宅建筑鼓勵配置,在法規性建筑節能進程中走在了全國的前面。得益于節能建筑的推廣,珠海能源緊張局面才得以改觀,也才與大規模拉閘限電擦肩而過。但就香洲區目前的新建住宅來看,很少低于十二層的,這就意味著香洲新的住宅建筑很少會提供太陽能熱水系統。這對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對于節能減排,將會大打折扣。當時制定的辦法相信考慮了傳統太陽能技術的局限。隨著太陽能技術的不斷創新,打破了傳統太陽能只能安裝在平面屋頂的局限。全樓層可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也應運而生。相關部門也要與時俱進、制定完善新形勢下的節能辦法。將太陽能發電與建筑材料相結合,使得未來的大型建筑實現電力自給,為企業、政府、公共設施、夜景美化景觀照明系統等的供電,廣泛地應用于交通、通信通訊、大型停車場充電站等領域,還可以在用電高峰期向電網供電,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促進能源消費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這必將對促進我區能源結構優化具有重大戰略價值。(2)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實現雙贏。要求政府與企業必須在發展循環經濟上下功夫,積極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在不同企業、不同產業之間以及園區內的合理循環和綜合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從資源開采、生產消耗出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規劃和發展資源回收產業,對于企業來說,關鍵要延長產業鏈,鼓勵扶持發展環保型產業項目,加快發展低碳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增進節能減排,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使廢棄物質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推動區域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重視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各類高端科技人才。要推進節能降耗,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的能力。一方面要求企業更換技術設備,提高技術水平;另一方面,節能降耗設備的安裝、使用,都迫切需要一批專業科技人才。要高度重視對各類專業人才的培養,依托珠海各大高校,搭建企業與高校聯合的科研培訓平臺,培養各階梯人才。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金融、科研機構等在節能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發達地區和國家節能工作經驗,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招攬國內外掌握各類創新技術的高級人才。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我區能耗控制任務十分繁重,既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增長,又要將總能耗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因此一定要牢固樹立節能降耗意識,強化措施,重點狠抓落實降低能耗。展望“十二五”節能任務,在目前核算制度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倡導全社會節約用能,讓節約用能深入民心,降低全社會用能的增速將是完成任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