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航運交易所自2011年9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來,雖已開通門戶網站,為用戶提供了船舶求購、出售和成交等信息的發布及查詢服務,初步建立了航運企業及船舶交易的信息平臺。
當前,廣州港生產規模居世界前列,港航服務業不斷優化提升,國際海運輔助業、船舶引航、船舶交易、港口拖輪、港口理貨等服務業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傳統航運服務業經營方式不斷優化,港航企業加快整合資源,傳統服務業集聚功能不斷增強。但總的來看,其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與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要求相去甚遠,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迫切需要由硬件設施建設為主向軟件與硬件建設并重轉變,著力加強國際航運中心的軟實力。
國際航運中心發展實踐表明,航運交易所是現代航運服務業集聚發展、提升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比如波羅的海交易所為各海運、商品、船舶交易商提供良好的交易場所和信息服務,并協助其會員解決交易中的糾紛,極大地促進了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集聚發展,使其占據世界現代航運服務業的龍頭地位。目前,我國各大航運城市逐步建立了航運交易所或航運交易市場,形成了以上海航運交易所為龍頭,多層次的航運所并存,航運集中交易的格局。上海航運交易所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重慶航運交易所也正為重慶寸灘保稅港區和國家“兩江”新區的建設發展提供支撐。
廣州航運交易所自2011年9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來,雖已開通門戶網站,為用戶提供了船舶求購、出售和成交等信息的發布及查詢服務,初步建立了航運企業及船舶交易的信息平臺。但總的來看,航交所發展功能定位尚不夠清晰,綜合配套遠未建成,服務功能尚不完善,運行機制有待健全。謀定而后動,抓住機遇,確定目標,科學謀劃廣州航運交易所發展方略,抓緊推進廣州航運交易平臺的建設與發展勢在必行,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