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統水源的利用措施為深圳市的可供水量增加提供了很大幫助,針對用戶對水質的需求,可按照不同水質情況采用分質供水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新鮮水源的利用量,同時也會減輕城市應急供水需求的壓力。
所謂應急供水系統,是指在非常情況下,常規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斷時,能夠快速啟用以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系統[3]。深圳市當前城市主要供水水源為東江引水,其次為本地蓄水水庫,以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為輔助供水水源,這些水源基本都是保證深圳市正常運轉的供水水源。但深圳市的大部分水源由東江長距離調入,在地理位置上,東江和深圳市本地蓄水工程屬同一水系和氣象區域,意味著深圳市面臨著東江和本地水源豐枯不均和干旱缺水的問題;意味著面臨東江水污染突發事件問題;意味著深圳市的供水面臨著長距離供水工程突發事故造成供水中斷的問題。這些問題表明東江發生突發事件,深圳市市大部分地區可能發生供水中斷,發生這種事件時,唯有啟用深圳市城市應急供水系統才能走出缺水的困境。因此,構筑科學、完備的應急供水系統成為深圳市當前水務工作的重點內容。
城市應急供水系統的構筑應針對城市供水水源的特點,結合城市水源需求和供水格局,采用多水源并存、多措施并舉、多系統并聯等綜合手段,在經濟合理、資源優化、技術可行的前提下制定城市應急供水方案。從深圳自身供水特點出發,本文采用多策略、多層次、多環節、多措施的方法,挖掘城市、區域、流域范圍內可利用的水資源,經分析研究,從5個方面提出應急供水系統建設方案。
(1)開辟西江水源作為深圳第二供水水源。水源單一對深圳市的安全供水可能造成較大影響,開辟第二水源是彌補深圳供水不足,緩解東江供水壓力的最為有效措施之一。綜合考慮地理位置、水資源儲量等因素影響,西江是深圳市最為適合的第二境外水源。同東江類似,西江也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水系之一,其流域水資源量豐富,徑流總量約占珠江流域總量的80%,相當于東江流域的近10倍,僅次于長江,為全國第二。同時西江水質良好,干流水質長年維持在地表水Ⅱ類以上。目前西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為1.5%,是廣東省水資源利用程度最低的流域。西江流域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亟待開發利用,以其豐富的水源優勢完全可以滿足深圳未來需水要求。實施“西水東調”,實現真正的雙水源系統建設,是整合珠三角地區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解決深圳市的水源單一性狀況和應急能力較低的問題的根本性措施,可為深圳市的水資源供給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強區域合作,建立城市間水資源合作利用機制。深圳市為濱海城市,境內沒有徑流量規模較大的河流,且城市地域狹小,可利用土地極為有限,少量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承載了大量的人口和經濟壓力。相比之下,深圳市周邊如惠州、東莞、河源等地,則有較廣闊的土地資源和較豐富的水資源,人口密度和經濟社會的發達程度均遠在深圳市之下,在水權意識不斷增強和市場機制相對完善的背景下,深圳市積極與這些城市進行水資源戰略合作的溝通和協調,從水權轉讓、水源保護性扶持、產業互補等方面,建立長期的、全方位的區域合作機制,希望借此實現區域間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靈活調度,實現水資源的最有效利用,也為深圳市及周邊城市中任意一座城市發生重大供水突發事件時,能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共渡難關。
(3)挖潛東江洪水資源,建設水源調蓄系統,提高市內水庫的調蓄能力。東江流域的水資源利用已實施總量控制,深圳市每年從東江取水的總量被限制,隨著城市發展用水需求的不斷增長,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從流域水資源利用程度分析[4],東江多年平均徑流量261億m3,2010年流域內利用44.45億m3,跨流域供水約32.63億m3,從總量上看,東江的水資源量仍可擴大利用。但由于受年內年際的水資源分配豐枯不均影響,枯水期東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已經很小,豐富的水資源在洪水期白白流失。利用這一特性,深圳市開展東江洪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洪水期加大從東江的取水量,同時,深圳市內積極開展蓄水工程的擴建加固,提高市內水庫的調蓄能力,為保障深圳市供水安全,提升遭遇特枯年份、水污染或水工程突發事故時的城市供水系統的應急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
(4)加強供水系統聯網建設,增強供水分區之間的調度靈活性。增加城市水源供給總量是城市應急供水能力提高前提條件,但有了水量的保障,并不能完全保證城市供水不受事故的影響,如果城市供水系統的某個環節出問題,同樣也會造成城市局部地區的供水癱瘓,影響人們生活和城市正常運轉秩序。深圳市的城市供水系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由若干個城市供水分區組成。城市供水水源系統也存在很多片區,在每個片區之間建立起相互聯通、互補的關系,實現相鄰片區或分區之間水源的靈活調度,當深圳市局部區域發生水污染事件或工程事故時,能夠保證有靈活可靠的水源調配系統來保障事故發生區域的供水安全。
(5)挖掘境內非傳統水源的利用力度,建設分質供水系統。對于水資源缺乏的深圳市而言,多種水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直在城市供水中占據重要位置。深圳市以海為鄰,有豐富的海水資源;再生水利用有巨大的空間;豐沛的降雨量為雨水資源的利用創造了條件[5]。非傳統水源的利用措施為深圳市的可供水量增加提供了很大幫助,針對用戶對水質的需求,可按照不同水質情況采用分質供水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新鮮水源的利用量,同時也會減輕城市應急供水需求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