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異常和極端天氣的困擾,工業發展和人類活動加劇等不斷威脅著各個城市的供水安全,如何保證城市用水免受各種因素的干擾,提高城市供水保證率,提升城市供水應急保障能力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城市應急供水方案可以是多方面的,在城市供水過程中如何落實這些方案則尤為重要,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確定城市應急供水的規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系統的研究成果給出城市的應急供水規模的計算方法。深圳市應急供水規模的確定,主要是將不同水災害實際的預估情況與城市用水情況綜合考慮,并結合城市經濟承受能力分析確定,主要分為以下4個步驟。
(1)首先采用長系列模擬或典型年法,結合深圳市的網絡調度系統現狀和規劃、本地水資源可利用量等情況,分析出取水水源特別枯水年、連續枯水年發生時深圳市的缺水情勢。
(2)對水污染突發事件或工程事故造成無法取水的持續時間與城市供水的壓縮程度,結合對典型供水事件的調查,了解供水事件一般延續時間。根據供水事件持續時間與城市供水的壓縮程度估算突發供水事件應急備用水量規模。
(3)按照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重要產業用水情況初步擬定發生干旱或供水突發事件時居民生活、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等不同用戶的用水壓縮指標,以正常供水量標準的百分比表示。
(4)在上述分析基礎上,進行達到各項規模的工程規劃并匡算投資,結合深圳市經濟承受能力及規劃實施條件,同時預估因各種原因引起的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通過方案比較后,提出合理可行的應急備用規模,應急備用規模表達方式以在應急情況下滿足城市正常供水的時間(天數)為基本指標,按照明確的時間指標進行相應的工程規劃,建設工程后形成完善的城市應急備用供水系統。
根據以上步驟經過多年的論證分析,得到深圳市的應急備用供水規模為;應急狀態下的水資源供給量按正常供水量的70%壓縮量條件下,保證深圳市的用水時間約3個月。明確該應急備用規模后,深圳市相應的供水水源規劃按該規模進行編制和設計。到目前為止,已有相當一部分應急備用系統的建設已經完成。深圳市正有條不紊的按計劃構筑城市應急備用供水體系。
城市應急供水系統的建設需要將城市的水資源現狀、人口、產業發展、土地利用、臨近流域水資源狀況等多種條件綜合考慮,同時應急供水規模的確定還應對城市遭受不同水災害事件的損失情況進行預估,評價城市經濟的承受能力。本文根據深圳市水資源現狀和城市供水水源的特點,從不同方面論述了城市應急供水系統的建設方案,并提出一套較為實用的城市應急供水規模的確定方法,為水務管理部門進行城市水源規劃、供水決策和水利工程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辦法。
全球氣候變化異常和極端天氣的困擾,工業發展和人類活動加劇等不斷威脅著各個城市的供水安全,如何保證城市用水免受各種因素的干擾,提高城市供水保證率,提升城市供水應急保障能力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各個城市地理位置、水源特征,流域自然情況等均不相同,規模的論證和系統的建設也可各有千秋,各顯特色。因此進行城市應急備用供水規模的確定和系統建設時,應按照城市各自的特點,以厲行節約,加強水源保護,強化水資源管理為基本措施,采用多策略,多層次,多環節的思路分析城市應急供水系統建設方案,保障城市水源的多樣性,增強供水系統調度的靈活性,從而實現城市水源的可持續發展,對構建新型的水源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