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讓縣域房地產市場備受關注,不少開發商紛紛進軍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廣東省房協近日發布的一份《廣東省縣域房地產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廣東縣域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9.7%,投資額和新開工面積同比分別大幅增長28.2%和46.8%,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2個百分點和17.2個百分點。但部分縣級城市房價與經濟發展水平出現失衡,全省半數縣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供應過剩風險或已明顯供大于求。
縣域房價相對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超前
報告披露,從房價水平看,2012年廣東縣域商品房銷售均價為4561元/平方米,為全省水平的56.2%;其中3000元/平方米以下的縣21個。若用房價與地均GDP的比值來衡量當地房價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匹配程度,則2012年廣東縣域的房價-地均GDP比值為590,中位數為585。而同期全省房價-地均GDP比值為255,說明縣域房價相對經濟發展水平較全省普遍超前。
也就是說,雖然縣級城市的房價遠低于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但對于其經濟發展水平而言,房價相對GDP的比重卻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結合縣域房價水平,房價-地均GDP比值低于中位數而房價低于3000元/平方米的有仁化縣、惠來縣、揭東縣、揭西縣、云安縣、雷州市、陽春市、陽西縣、吳川市、化州市等10縣。就當地而言,這些縣域的房價水平更低,且房價與經濟發展水平更為匹配,居民的住房購買力更強。
24縣商品房有供應過剩風險
據悉,該報告還指出,部分縣級城市的商品房存在供求失衡的風險。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從縣域商品房供求關系看,2010-2012年3年的商品房去化率為0.76,其中位數為0.80。
數據顯示,其間饒平縣、惠來縣、連南縣和五華縣的去化率均達2以上,遠高于其他區域;高州市等10縣的去化率也在1以上,這些縣域的供求關系較為緊張。徐聞縣等20縣的去化率在0.8-1之間,供求關系處于大致平衡的區間。連州市等24縣去化率在0.5-0.8之間,有供應過剩的風險;普寧市等9縣的去化率低于0.5,其供應量明顯大于需求量。
廣東省房協新聞發言人、秘書長王韶表示,近年來廣東縣域地產發展強勁,但背后也存在商品房建設總量偏大、待售面積增長速度較快等隱憂。
此外,產品單一、綜合品質不高,盲目“復制”,地方特色不明顯,項目定位有待優化等問題都值得業界思考。在縣域地產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迫切需要業界全面理解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延續、深入、擴展探討新型城鎮化下“縣域地產”發展新思路和新方向,避免在縣域出現“鬼城”、“空城”以及超規模造城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