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橋梁、道路、房屋工程,使用混凝土是否達標,檢測數據是判斷的關鍵。5月24日,南國早報記者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今年3月20日至4月20日,該廳對我區14個設區市和部分縣的檢測機構進行專項檢查時發現,其中36家機構存在超出資質范圍攬活、管理不嚴、出具假報告、檢測弄虛作假等問題,檢查組共下發了76份整改通知書。對違規企業,自治區住建廳堅決予以曝光。
現場檢查查出問題一串
部分實驗室沒有做實驗,就出具檢驗試驗結果報告
目前,我區工程質量檢測市場的無序競爭情況比較嚴重。今年3月20日至4月20日,自治區住建廳組織檢查組對全區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含檢測機構設立的異地試驗室)、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內設試驗室資質進行核查,并對檢測市場行為進行專項檢查。檢查組共檢查我區14個設區市和部分縣的76家工程質量檢測機構、108家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內設試驗室。其中,大部分檢測機構能夠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檢測技術標準進行檢測,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整改。
“沒有相應的資質,卻超資質攬活,開展檢測業務。”檢查組有關人員介紹,檢查中發現,不少檢測機構沒有按要求簽訂檢測合同,并到主管部門備案。有的檢測機構,沒有通過混凝土抗滲試驗和鋼筋重量偏差計量認證,但已開展相關項目的檢測。有的檢測機構,檢測環境不符合要求,如對有溫濕度控制要求的檢測環境控制不嚴,混凝土標養室未安裝自動控制溫度裝置和噴霧養護設備,標準養護室、水泥養護水箱溫濕度記錄不規范或未記錄等。此外,個別工作人還存在無證上崗的現象。
除了檢測機構,檢查組還檢查了預拌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內設試驗室。據悉,除了與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存在的問題基本相同外,還存在檢測設備不符合要求、檢測工作程序不規范等違規操作現象。在檢查中,檢查組還發現部分實驗室沒有做實驗,就已出具檢驗試驗結果報告,“有的實驗室在取樣臺賬、檢驗記錄等方面隨意修改,明顯是弄虛作假。”檢查人員透露,有的實驗室技術負責人甚至無上崗證,使用的標準過期、無受控標識等。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