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區是新興的工業區,第三產業發展處于相對滯后的位置,發展速度緩慢,總量小,遠遠低于其他縣市區。
1、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偏低。2012年,港南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0.1:35.1:34.8,即港南區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34.8%,而全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一情況都在44.6%,發達的地區如北京、上海、廣東都在70%以上,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都在70-80%左右。因此,港南區第三產業尚處于低級發展階段。
2、第三產業總量偏小。港南區是新興的工業區,第三產業發展處于相對滯后的位置,發展速度緩慢,總量小,遠遠低于其他縣市區。2012年我區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1.1億元,港北為73.3億元,覃塘為23.1億元,平南為58.1億元,桂平為58.6億元,港南總量最小,是港北的28.8%,覃塘的91.1%,平南的36.3%,桂平的36%。
3、行業門類單一不平衡。港南區第三產業主要是以傳統的商貿、非營利性服務業(包含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為主,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家政服務等營利性行業較少。從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內部結構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比20.1%,批發和零售業占比28.8%,住宿和餐飲業占比1.8%,金融業占比6.4%,房地產業占比17.4%,營利性服務業占比6.7%,非營利性服務業(包含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占比18.8%。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內部發展極不平衡,第三產業發展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商貿流通行業,行業類別單一,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4、企業數量少,經濟規模小。截止2012年,港南區服務業企業共94家,較具規模的商場或星級飯店賓館還沒有。從抽樣調查的25家企業的主要財務指標看:平均每個企業年營業收入僅為378.2萬元,人均營業收入為6.59萬元,人均營業利潤為1.33萬元,人均職工工資和福利費為2.31萬元。無論是企業數量及經濟規模在全市均處于靠后位置。
5、現代服務業發展剛剛起步。金融業、文化娛樂、租賃業、郵政業、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相對較慢,處于初步起步階段,年主營業務收入普遍偏小,亟需培育壯大。因此,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提升城市區位優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