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屬于比較落后的地區,農民整體素質偏低,相對于經濟發達的地區,農民對信息的需求、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低,極大地限制了信息資源的利用。一般的農民基本沒有接觸過電腦,即使有些鄉鎮信息服務站配置有電腦,也只是處于閑置狀態。
1 實現服務模式的創新
雖然廣西已初步建立了大型的涉農信息服務與信息化建設的數據庫體系,但是使用農戶普遍反映數據庫中的信息資源多為描述性,多側重于生產層面,主要集中于農情、統計等傳統方面,沒有深入,指導意義不大,多為無效信息。同時對直接關系農民經濟收人的農產品供給、價格以及產業相關政策法規等有效信息更新不及時,不能滿足信息需求。而且與現階段通信服務行業的蓬勃發展相比,農業信息系統的服務模式也較為單薄。為此,應推行“多元化”的信息服務模式,實現服務模式的創新。
作為主導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政府,應更加大投入完整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更好地整合各項農產品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以及各項動態變化,通過網絡、電視、電話等多種方式傳播信息,并通過網絡獲取相關的技術,聯系專家,有效的幫助農民解決各類問題,以較低的技術門檻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并且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政府應逐步讓位于市場與企業,扶持相關企業參與農村信息化建設,開發具優勢的信息資源。企業的參與可以發揮其創新作用,開發具有針對性的信息資源或者服務模式。如中國移動針對當前的市場需求提出了“三網惠三農、助建新農村”的口號,利用其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構建完整的通信網與信息網。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與IT企業的合作,開發專業設備如定制手機、電腦等,提高信息設備的針對性,方便信息資源的傳播。
2 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緊密結合
在信息資源供給越來越多的同時,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廣西屬于比較落后的地區,農民整體素質偏低,相對于經濟發達的地區,農民對信息的需求、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低,極大地限制了信息資源的利用。一般的農民基本沒有接觸過電腦,即使有些鄉鎮信息服務站配置有電腦,也只是處于閑置狀態。
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普及,必須加大對廣大農民信息化培訓的支持,提升農民利用信息化資源的素質。可以通過建立公共廣播電臺電視臺、遠程教育以及當地政府組織的集體培訓等方式。此外,在網絡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針對農民需求的教學資源庫。聘請專家對所上傳的資源進行篩選優化,對資源庫里面的資源進行更新,并鼓勵資深教師在線對農民進行遠程教學。同時可組織各村定期進行資源庫的交流會,村與村之間相互學習,去糟取精。這樣的教學方式將大大促進農民知識水平的提高,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村官、畢業生招聘、社會招聘等渠道廣招先進的信息技術人才擴充農村信息服務隊伍。
3 充分利用東盟的有力平臺
在廣西建立的特色職能部門,要結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實際,參照“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深化應用,集約共享;著力創新,提升能級;保障安全,優化環境;以人為本,普遍受益”的辦事原則,充分利用東盟的有力平臺,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建立國際農產品信息服務系統。
利用互聯網,設立面向東盟的國際端口,實現國際聯通,實現信息共享。打造國際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加快中國和東盟的農業信息交流,加強各國之間的物流信息服務。建立健全中國東盟的國際數字認證平臺,為成員國之間的網上交易和服務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為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結算問題,建立電子支付平臺,加快交易結算。還可以建立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和東盟之間進行國際旅游合作,不僅能加快旅游業的發展,還能加快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鑒于各國的語言的不同,網絡上還應提供個性化的語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