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服務業基本單位大多為中小企業,個體戶,整體呈小、散、亂狀態,產業化水平較低,集群發展態勢不明顯。這種狀況不僅制約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同時也使服務效能難以有效發揮,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和融資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1、服務業所占比重較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按照世界銀行的資料,近年來,高收入國家(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0%左右,中等收入國家(地區)第三產業比重為50%左右,低收入國家(地區)第三產業比重為45%左右。雖然這個標準在衡量微觀縣域經濟方面并不完全適用,但仍具有一定參照作用。2012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9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9.00%,拉動經濟增長效果仍然不夠明顯。
2、新興服務業發展快,但傳統產業所仍占較大比重。金融業、物流業、電子商務、網絡信息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近年來有了較快發展,但由于基礎差,規模小,比重低,在總體層次上仍處于較低水平,傳統服務業依然是構成三產的主體。一方面,傳統服務行業面臨發展后勁不足、對第三產業整體拉動持續力不強等問題;另一方面,新興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結構不合理,影響制約著欽州市經濟快速發展。
3、服務企業規模總體偏小,集群效應較弱。欽州市服務業基本單位大多為中小企業,個體戶,整體呈小、散、亂狀態,產業化水平較低,集群發展態勢不明顯。這種狀況不僅制約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同時也使服務效能難以有效發揮,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和融資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受規模小,資金、技術、人才問題的制約,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部分企業“朝開夕閉”,難以發展壯大。
4、市場化程度較低,吸納就業能力有限。市場化程度較低,影響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企業專業化、市場化程度較低,沒有發揮分工優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分散和割裂,降低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阻礙了服務業發展,同時在統計口徑上,影響了服務業比重的提高。擴大企業規模,吸納就業人員推動經濟發展是發展服務業一個重要目標,然而部分服務業企業吸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服務業企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