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樓高303米,72層的柳州地王國際財富中心日前封頂,刷新了廣西樓宇新高度。此前,“廣西第一高樓”是位于南寧市的地王國際,高276米,58層,曾有“西南第一高樓”之稱,于2006年12月交付使用。目前南寧市超過300米的建筑項目有10個,屆時“廣西第一樓”的桂冠或許又將易主。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城市對于建造標志性建筑的沖動愈加強烈,摩天大樓在中國的中小城市蔓延成風。中國各大城市紛紛將摩天大樓的設計高度瞄準區域第一、中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GDP總量剛過千億的西南城市貴州省貴陽市,在2011年規劃建17座摩天大樓。2012年6月,湖南長沙市公布要建高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樓“天空城市”。卻因沒有完成相關法定的報建手續,于今年7月被叫停。
追求高度似乎成為城市間的隱形競爭,據2012年《摩天城市報告》統計,中國大陸目前擁有摩天大樓總數470座,在建為332座,占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樓的87%。預計至2022年,中國摩天大樓總數將達1318座,是美國536座的2.3倍,其中80%將建在中小城市。
“身條高”并不意味著收益高。全球第一座建在村里的摩天大樓,328米高的五星級華西村龍希國際大酒店于今年4月也被爆出運營虧損,村民需輪流入住“拉內需”。珠海巨人大廈爛尾18年,天津雙塔天津中心爛尾八年,西安陜西信息大廈爛尾16年。南京的紫峰大廈無用空間達30%,廣州的廣晟國際大廈無用空間達27%。
《摩天城市報告》顯示,美國平均每座摩天大樓對應的第三產業產值為1431億人民幣,而中國僅為每座436億,產出率僅是美國的30.5%。
對于建設摩天大樓,業界各有不同見解。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指出,地標性建筑能成為城市“名片”,帶動外來投資,以及實力企業的進駐,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高度不斷刷新的原因,則是地方政府是希望借助‘第一高樓’提升區域知名度。”
作為三線城市的廣西柳州市,2008年該市官方公布將建地王時稱,柳州地王國際財富中心超高層地標將涵蓋城市多樣化組合功能,是一條集辦公、商務、酒店、居住、購物、文化、娛樂、社交、休閑、游憩為一體的“城市價值鏈”。這棟大樓是柳州的城市地標,更是柳州經濟發展和成功轉型的標桿,是柳州走向世界的亮麗城市名片。將會拉動整個城市第三產業的攀升。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楊保軍曾指出,時下,一些三四線城市,人口不足百萬,土地十分充裕,第三產業增加值僅百億元有余,卻在興建五六百米高的區域“第一高樓”。一些高樓,開工之初還是“第一高度”,建設中就被人趕超。某些毫無章法的“拔高”,破壞了城市景觀。超高層建筑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時,也會加大城市的負荷,造成光污染,帶來超高層建筑救援難、管理維護困難等城市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