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省辦特區25年以來,城鎮化水平由1988年的16.99%上升到2011年的50.5%。盡管海南城鎮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存在城市化水平低、城鎮規模偏小、基礎設施不完善、城鎮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
盡管城鎮化早已不是新鮮詞,但“新型城鎮化”最近卻很熱,被許多人稱之為“海南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招”。1月16日下午,海南省住建廳發起的海南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綱要成果座談會在海口召開,邀請省內外專家共同探討海南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海南城鎮化水平低 城鎮規模偏小
海南建省辦特區25年以來,城鎮化水平由1988年的16.99%上升到2011年的50.5%。盡管海南城鎮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存在城市化水平低、城鎮規模偏小、基礎設施不完善、城鎮產業結構單一等問題。
省住建廳廳長王志宏在會上介紹說,海南城鎮化水平為50.5%,低于國家城鎮化率51.27%,如按戶籍人口計算,城鎮化水平為38.12%,若再扣除農墾因素,海南實際城市化水平僅為32%。城鎮發育程度較低,城鎮規模偏小,2011年海南設市城市共8個,平均建成區面積僅32平方公里,平均城區人口僅29.05萬人,都不足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鄉鎮普遍規模偏小,平均鎮區人口僅1.12萬人,少數建制鎮居住人口尚未達到城鄉劃分中最低規模的3000人。
此外,海南的城鎮化基礎設施不完善、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發展能力不強,吸引農村地區剩余勞動力轉產就業能力偏弱。且海南城市、農村、農墾等相互分割,農民非農化進程緩慢。
海南產業發展欠缺 難以支撐城鎮化
海南是一個欠發達地區,欠發達主要是欠產業。“海南城鎮規模小、產業支撐弱,是目前影響和制約海南城鎮化最主要的問題之一。”王志宏說,海南要立足特殊區位和國際旅游島建設要求,將產業城鎮化作為海南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夯實海南新型城鎮化產業支撐。
因此,海南首先要注重產業升級,圍繞國際旅游島建設,在鞏固和發展現有傳統服務業的同時,積極引導總部經濟、金融貿易、科技研發、教育培訓、健康養生等高端服務業發展。要注重培育和發展新型工業,引導新型工業向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美安科技新城等有條件的產業園區集聚。同時,注重農業科學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經驗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加強農業特色產品基地、出島綠色通道、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現代農業生產規模和產值。
王志宏認為,海南還要特別注意產、城結合問題,要將產業發展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完善緊密結合,走出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產城互補融合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海南城鎮化既突出特色 又要注重生態保護
國際旅游島、海洋大省、全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和消費承接地……因為有了這些身份,注定了海南新型城鎮化將迥然不同于全國其他省市的城鎮化,要突出海南特色。
那海南的特色在哪?王志宏認為,海南是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地域面積小,具備全省統籌和一盤棋規劃建設的先天優勢,最有條件實現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海南省城鎮化動力多元,既有傳統的城、鄉二元主體,還具有農墾、島外置業人士等動力因子,因此農墾和旅游度假區是海南城鎮化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海南擁有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是我國最大的海洋省份,隨著國家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南海經濟在海南乃至我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陸海統籌將成為海南新型城鎮化的又一大特色。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科學發展的最大資本和競爭力。”王志宏說,這就要求海南新型城鎮化必須認識到島嶼地理單元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原則,繼續實施“生態立省”戰略,抓好全省文明生態村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保障機制建設。
計劃4月召開海南省城鎮化建設工作會議
省住建廳總規劃師宋祎說,今年是省委省政府將“加快推進城鎮化”作為全省重大發展戰略的第一年,省住建廳作為牽頭單位,目前正圍繞海南城鎮化發展總體戰略、思路目標和路徑選擇,高標準編制城鎮化發展規劃。現已委托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和中國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海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規劃》,并已有了初步的綱要成果,將于今年4月前編制完成。
同時,省住建廳擬啟動《海南省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按照全省一個大整體,一個大城市,編制一個大規劃(綜合規劃),把全省一盤棋的戰略思想通過空間管控落到實處。并按照省政府“試點先行、規范引導”的要求,計劃以區域中心城市做強做優、縣城鎮和中心鎮擴容提質、特色風情小鎮有序發展為目標,選擇幾個綜合條件較好的市縣和小城鎮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的試點,積極探索經驗,逐步推廣實施。
宋祎說,省住建廳計劃在4月提請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城鎮化建設工作會議,對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進行統一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