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功能區,以三亞市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樂東三縣,面積6955km2,占海南島面積的20.41%。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迅速,是全省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域。
根據海南國際旅游島戰略定位,統籌考慮環境容量、資源承載力、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按照“整體規劃、系統推進、滾動開發”的原則,引導支撐國際旅游島發展的六大功能分區加快發展(圖5)。
1 六大功能區的空間劃分
北部功能區,以海口市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邁等市縣,面積7965km2,占海南島面積的23.37%。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綜合發展條件優越,交通和信息聯系快捷,是全省經濟發展快、實力強、綜合功能突出的產業功能區。
南部功能區,以三亞市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樂東三縣,面積6955km2,占海南島面積的20.41%。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迅速,是全省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域。
中部功能區,包括五指山、瓊中、屯昌、白沙四市縣,面積7184km2,占海南島面積的21.07%,是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等主要河流的發源地和主要水源涵養區。
東部功能區,包括瓊海、萬寧兩市,面積3576km2,占海南島面積的10.49%。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是旅游業率先發展的重點地區。
西部功能區,包括儋州、臨高、昌江、東方四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面積8407km2,占海南島面積的24.66%。該區域對外交通聯系方便,工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
海洋功能區,包括海南省授權管轄的海域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及其島礁。
2 分區引導的重點內容
對每個功能區分別從產業發展方向、產業功能布局兩個方面加以指引。
北部功能區,重點建設一條綜合經濟發展走廊,串聯海口東西海岸、澄邁和文昌北部濱海地區,集中建設老城開發區、海口高新區、文昌航天配套產業集聚區等園區,加快建設海口東、西海岸濱海旅游度假區、盈濱半島旅游度假區、太陽灣旅游度假區、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等核心景區;重點發展瓊北優質水果農業帶、南渡江中下游農業發展帶、文昌北部農業綜合發展區、南渡江上游農業帶、澄邁熱作產業區等若干農業產業區。
南部功能區,重點打造由陵水、三亞、樂東三個濱海旅游發展組團構成的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帶,串聯香水灣、黎安地區、清水灣、土福灣、海棠灣、亞龍灣、坎秧灣、大東海、天涯海角、紅塘灣、龍棲灣、龍沐灣等核心景區和旅游度假區,打造高品質旅游休閑岸線。
中部功能區,重點建設木色湖、白沙森林溫泉、鸚哥嶺、百花嶺、五指山等核心景區和度假區,建設民族文化及熱帶雨林主題公園。依托五指山、瓊中、白沙、屯昌等城市,建設國際旅游島服務業節點和城鄉現代服務中心。建設南渡江上游農作區、營根盆地特色農業區、白沙盆地特色農業區、白沙熱作產業區、通什盆地特色農業區等農業產業區。
東部功能區,依托濱海資源,構建由龍灣國際旅游島先行試驗區、萬泉河、博鰲水城、神州半島、石梅灣、太陽河、興隆溫泉、官塘白石嶺等核心景區和度假區構成的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帶。重點發展瓊海北部大田農業基地、瓊海南部農業綜合發展區、萬寧農業綜合發展區、萬寧南部熱帶農業發展區等若干農業區。
西部功能區,集中建設洋浦經濟開發區、東方工業園區、昌江循環經濟產業區等工業集聚點。建設臨高北部大田農業基地、瓊北優質水果農業帶、儋州北部大田農業基地、儋州澄邁熱作產業區、昌江濱海農業綜合發展區、東方北部農業綜合發展區、東方昌江林果熱作區和東方濱海大田農業基地等現代農業產業區。
海洋功能區,按照海洋產業功能組織的思路,區分“三大主體功能區”分別加以指引。
本質上看,“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核心是以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為導向的海南城鄉空間資源的有效配置,而成功的關鍵則是功能體系的構建及其在空間上的有序組織。“分區、分類”是國際旅游島功能體系構建及其空間組織極其有效的方法。
根據海南國際旅游島戰略定位,全省六大功能分區具有不同的產業發展側重和空間布局結構,需要在統籌考慮環境容量、資源承載力、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等條件的基礎上,按照“整體規劃、系統推進、滾動開發”的原則,加快推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