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有利背景,海南享有26國免簽證、境外游客離島退稅、國人離島免稅等諸多優惠政策,將對游艇消費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一)海南發展游艇產業的優勢。游艇產業對環境依賴性強,需要適宜的氣候、廣闊的水域和配套的水岸設施。而海南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海域環境等都非常適合開展駕駛游艇出海垂釣、潛水觀光等活動。海南地處熱帶邊緣,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5.5℃,海水年平均溫度23℃,光熱條件優越,水域溫度適中,溫差較小,符合游艇生產15℃以上溫度的標準和要求,特別是對生產游艇玻璃鋼原料和在海面試航檢測非常有利。同時,海域面積廣闊,水質優良,大部分監測海域水質處于清潔狀態。海南海岸線長約1,500多公里,沿岸84個港灣可開發成港口碼頭,常年可開展戶外休閑項目。目前,海南游艇碼頭大多位于海口和三亞的港灣度假區,知名酒店集群相當密集,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相對完善,自然風光優美,熱帶風情濃郁。
同時,海南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近傍香港,遙望臺灣,內靠我國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外鄰亞太經濟圈中最活躍的東南亞地區,具有良好的空中、陸地、海上一體的交通網絡體系,這些優越的環境區位十分適合游艇產業的開發和消費。未來海南水域開放政策進一步放寬,將有利于聯結游艇產業的交通區域網絡,形成東南亞游艇產業集群。
游艇業發展不如汽車等行業迅速,除環境約束外,主要是由于游艇業長期缺乏游艇出入境的法律法規和政策。2010年海南出臺的《海南省游艇管理試行辦法》(簡稱《試行辦法》)是中國第一部專門規范游艇產業發展的地方性規章,簡化了進口游艇的檢驗手續,放開游艇登記戶籍和外資比例限制,實行全國通用的游艇駕駛員證書制度,認可境外游艇駕駛員證書,簡化游艇進出口岸海事手續的辦理,對外國籍游艇進出海南省口岸不實行強制引航,解決境外游艇入境后適航性問題,鼓勵境內制造的游艇在海南出口境外。這為游艇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性體制機制保障,并將促進海南的游艇購置消費增長。此外,依托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有利背景,海南享有26國免簽證、境外游客離島退稅、國人離島免稅等諸多優惠政策,將對游艇消費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二)海南游艇產業結構現狀。作為經濟高端化、消費現代化的代表產業,完整的游艇產業鏈包含研發設計、制造銷售、駕駛培訓、旅游等幾十個相關配套產業,具有高回報和強帶動性。大連、上海、青島等地早從20多年前開始制造游艇,海南游艇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規劃已著手編制,相應配套的碼頭、游艇會等項目正在逐步建設和完善,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產業結構框架逐漸清晰。
從游艇制造業來看,中國游艇制造自主研發能力較低,游艇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能力尚顯薄弱,海南本土缺乏傳統的造船技術優勢,加之投資門檻高,發展相對緩慢。但由于游艇的進口關稅高昂,且需要長期的本地化售后維護,因此海南引進國際知名游艇企業合資,高起點生產游艇具有競爭優勢。2010~2012年間游艇制造業在海南的投資已有海南海航與臺灣杰騰在洋浦制造游艇項目,以及海南金鹿集團與Applause Yachting Group Pty Ltd合資的海南金澳游艇有限公司項目。海南游艇制造業依靠國際知名游艇制造商的技術與品牌優勢,生產的游艇比一般標準游艇的制造業質量更為可靠,兼具更高的附加值。
從海南自身的條件和特點來看,游艇經濟發展重點是游艇消費服務業及其關聯產業,這也抓住了游艇業的核心。因此,游艇消費及輔助服務業在海南的發展則更為迅速。海口連續舉辦兩屆游艇經濟論壇,海口與三亞分別舉辦了國際游艇展覽,海口與三亞已成國內游艇熱門城市,為海南游艇產業營造了較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截至2011年底,海南已建成三亞鴻洲、海口美源、海口新埠島、三亞亞龍灣等4個國際標準游艇碼頭,共372個泊位。目前海南省已有35家游艇俱樂部游艇會、260多家與游艇相關的企業。
(三)海南游艇產業的發展
1、海南游艇活動量漸增。從游艇擁有量和活動量來看,海南游艇業逐漸呈現活躍的態勢。目前海南登記的游艇有36艘,其中一半是2010年登記的境外游艇。同時,據統計,2010年海南進口游艇數量居全國首位,進口額為2378.97萬美元,同比增長894.28%;進口數量為48艘,同比增長433.33%。2009年海南進出境游艇僅14艘次,而根據海南省邊防檢查機關的統計資料,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2月17日,海南省邊防檢查機關共檢查出入境游艇177艘次,其中入境(港)117艘次,出境(港)60艘次。游艇出入境活動整體數量偏少,但活動隨著硬件設施的改善和政策效應的不斷顯現,出入海南的游艇將不斷增加。
同時,海南從2008年起在海口和三亞開展游艇駕照培訓和考核,目前已有200多人拿到游艇駕證。考試學員從企業高管階層逐漸過渡到公司普通職員,呈現平民化趨勢。
2、海南游艇產業投資升溫。游艇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游艇碼頭、俱樂部、景觀水系開發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海南島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投資商建設游艇產業的配套硬件。
海南省游艇碼頭起步較晚,目前全省擁有游艇碼頭數量約為400個,包括瓊海為博鰲亞洲論壇在博鰲東嶼島及萬泉河口周邊建有的少量游艇碼頭。部分旅游度假項目、房地產項目包含小型游艇會,擁有少量豪華游艇供游客消費。全省規劃并進行前期工作的游艇碼頭項目逐漸增多,例如三亞鳳凰島游艇碼頭、三亞半島帆船港游艇碼頭、龍沐灣游艇碼頭、文昌高隆灣游艇碼頭等一系列游艇碼頭項目為海南省游艇碼頭建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游艇專有碼頭工程已遍及海南5個市縣,全省在建的碼頭已經有1,500多個泊位。“十二五”期間,全省沿海各市縣規劃建設的游艇碼頭達到13,500個。
游艇消費服務各項職能主要由游艇俱樂部(又稱游艇會)承擔,海南游艇俱樂部建設和管理漸成規模和體系。石梅灣游艇俱樂部、清水灣游艇俱樂部、博鰲中信游艇俱樂部等項目相繼上馬和開工建設。目前,海南規范的游艇會主要采取會員制經營模式,以島外游艇擁有者為主,兼顧游艇租售、觀光租賃、會所休閑、保養維修等綜合性業務。這種經營發展既滿足高端消費群體對游艇水上運動的熱愛和部分旅客觀光體驗休閑的需求,也為企業高管等階層人士在社交和商務服務方面填補了海南海上娛樂休閑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