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不僅要合理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淡水、海洋、生物、光熱等自然資源,而且要合理有效利用市場、信息、技術、法規、體制、機制等各種社會資源。
目前,開封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還處于摸索階段,糧食生產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要使農業循環經濟快速地健康發展,還需要做好大量工作,還需要進行優化和完善。
(一)樹立六大理念
1.農業新理念。現代農業不僅利用農產品營養功能和工業原料功能,而且利用旅游觀光、生態保障、就業增收、文化傳承、生物能源等多種功能;不僅發展農、林、牧、漁業,而且發展與農產品相關的加工業、流通業、服務業。挖掘的是農業的內涵,拓展的是農業的外延。
2.資源新理念。現代農業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不僅要合理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淡水、海洋、生物、光熱等自然資源,而且要合理有效利用市場、信息、技術、法規、體制、機制等各種社會資源。
3.市場新理念。現代農業的市場是廣闊的、多變的和不斷拓展的,不僅充分利用農村市場和城鎮市場,而且利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
4.生態新理念。現代農業把生態保護和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發展循環農業和集約農業,重視生態規律。
5.食物新理念。現代農業不僅開發糧食食品,而且注重動物性食品供給和綠色食品供給,廣辟食物來源,追求營養平衡,增強人民體質。
6.節水新理念。注重噴灌、滴灌、滲灌和微灌等節水技術,提高雨水利用率、節水管理技術和廢水利用技術。
(二)實現三個轉變
1.農業經營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粗放經營是在較低技術水平條件下,對土地實行廣種薄收的農業經營形式。現代農業的本質就是集約農業推廣現代化的精耕細作。
2.勞動者技能從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現代農業的勞動者不僅要會組織生產,還要善于經營;不僅要懂得相關的科學技術,而且要熟悉現代科學管理。
3.資源從消耗型向節約型轉變。人多地少的資源特征決定了開封市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立足于節約資源和高效利用資源,采取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林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模式,畜牧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綜合循環利用模式,在實踐中大力發展循環農業。
(三)遵守三大原則
1.收獲量要小于凈生物生產量
對各個循環要素不能有所偏廢,不能出現“竭澤而漁”,否則能量傳遞就會不對稱。這就要求人們從農業循環系統中收獲產品的數量不能隨著人的意志而轉移。如果超過了某一環節的生產量,就會引起整個系統各個要素的連鎖負面反應。這也是開發利用農業循環必須遵守的生態平衡法則。
2.維護農業循環的整體性
農業循環是一個大的動態系統,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和各子系統之間組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整體,通過不斷的調整循環鏈達到平衡狀態。如果隨意地去改變一個環節,使這個環節缺失或增加,那么必然會出現障礙,將會導致循環系統的失衡。某一成分的變化必然引起其他成分的相應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維護鏈條暢通是發展農業循環的原則。
3.掌握生態自我稀疏規律和閾限規律
在農業循環經濟中,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的生長繁衍不是毫無節制的,當它達到一定極限后,就會反向發展。出現欲速則不達的情況。這就是生態系統上所說的生物群體的自我稀疏規律。那么這個限度就是生態閾限。超過了這個限度,農業循環經濟就會遭受到破壞性影響,也就不可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