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菊花品種1600多種,其分布情況來說,主要以禹王臺公園的菊花品種數量最為豐富,禹王臺是開封市菊花的重要產地,目前,種植面積800余畝,年產各類商品菊將近200萬盆,種苗200萬株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
1 開封菊花的特色與價值
1.1 菊花的特色
開封菊花風韻獨特,被認為是古城開封的象征。開封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唐代詩人劉禹錫對開封菊花描述: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到宋代,開封菊花已經聞名全國,每逢重陽節,民間、宮廷處處現菊花—養菊、賞菊、賽菊、掛菊花燈、飲菊花酒等活動很是盛行,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菊花已成為開封一種很盛行的花種。開封菊花品種繁多,花色嬌艷,久負盛名。開封將菊花譽為市花,并于1983年舉辦首屆菊會。菊花花會會期為每年的十月十八日起,歷時一個月。至今,開封已經舉辦了28屆菊花花會,并與2010年成功舉辦了中國第十屆菊花博覽會。2010年中國菊花節暨開封第28屆菊花節中,主展區龍亭風景區設有龍亭公園、天波楊府、中國翰園會場,共設置16個布展景區、90個景點,布展菊花70萬盆,陪襯花會12萬盆,參展單位涉及2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40個企事業單位[2],足見開封菊化節規模之大。每年舉辦花會期間,開封的公園、景點、機關、單位、廣場、游園、街道等都擺滿了菊花,整個開封成了名副其實的菊城。會展期間舉辦“菊花大獎賽”、“民間菊花杯賽”等活動,設計菊花景點,展出幾十萬盆大立菊、塔菊、獨木菊、多頭菊、微型菊、特藝菊及各種菊藝造型等。開封菊展以投資多、規模大、品種全、造型菊美、布展設計精而聞名,吸引不少游客觀光游玩。
1.2 菊花的價值
結合傳統的菊花分類[3-5],本文將菊花的價值分為藥用、食用、觀賞、文化和養生五類價值。菊花的藥用價值:頭狀花序可入藥,具有散風,清熱解毒功效。即是藥菊。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菊花中含有膽堿、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成分,具有抗病菌等多種作用,可用于治療桃體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癥。例如菊花與蜂蜜適當浸泡可以治療咽炎,菊花配谷精草可治風熱頭痛及眼結膜炎等。食用價值:菊花拌苦瓜、菊花鱔絲等菊花菜肴,菊花茶、菊花酒等菊花飲料,菊花糕、菊花餃子等菊花食品,與粳米、百合、紅棗等熬成菊花粥,還有菊花排骨湯、菊花魚丸湯等菊花湯等。觀賞價值:因其品種繁多,色彩艷麗,姿態多變,在百花凋零的深秋傲霜開放,藝菊造型花樣繁多且創新不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文化價值:菊花很早就被賦予文化內涵,與梅、蘭、竹并稱為“四君子”;菊花也被視為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著名士樂于隱居;菊花又寄托著對逝者的哀思;菊花又叫重陽花,重陽佳節以菊會友;文藝界多用菊花來象征故事背景寄予寓意,如《滿城盡帶黃金甲》、《雛菊》、《菊花》等影電視劇用菊花寄予著人生的風雨;同時以菊為題材的優美詩詞也為中國文學增添了不少色彩,僅唐宋時期與菊有關的好詩詞不勝枚舉,如“寒蕊差池落,清香斷續來”“,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菊,花之隱士者也”如此等等。
2 菊花產品拓展的不足
開封菊花品種多,種植規模大,花的質量高,并且以菊花成為市花。開封菊花品種1600多種,其分布情況來說,主要以禹王臺公園的菊花品種數量最為豐富,禹王臺是開封市菊花的重要產地,目前,種植面積800余畝,年產各類商品菊將近200萬盆,種苗200萬株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由此可見,開封市的菊花資源可謂豐富,但是,菊花作為產品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開封市的菊花,大多是用來觀賞、出售,這是利用了菊花的觀賞價值,而其他四類價值沒有充分利用,菊花產品市場還存在不足,對開封經濟發展貢獻是很大,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潛力沒有充分開發。
2.1 菊花價值沒有充分利用,產品有待升級
菊花價值很多,開封將菊花作為市花,大多是擺在街道、公園、單位、路旁等作為點綴供觀賞,并且集中于每年的菊花節。菊花作為開封的市花,與開封的聯系也就短短的一個多月,菊展及前后一段時間,其他時間很難再見菊花,花期短,創效益的時間也短。菊花的鮮切花產品不多,這是菊花作為觀賞價值的一大缺陷。其次,菊花的醫藥價值、食用價值、文化價值及養生價值等利用的程度不大。很難找到有開封出產的以菊花為材料的藥品,菊花食品也只是小販、市民擺攤賣一些菊花茶、菊花餃子、菊花粥等等,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形成開封特色,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再次,開封菊文化歷史悠久,但開封弘揚菊文化方面做的也不到位,除菊展時以菊為題材的活動較多外,其他時間菊的文化價值沒有充分利用,因此,開封菊對開封旅游業發展的貢獻不夠充分。
2.2 菊花產業化程度不高,結構有待調整
開封菊花大多是盆栽觀賞性菊花,培養藝菊、造型菊的盆子和花莖都比較大,在遠距離運輸方面多有不便,很難形成規模性交易,觀賞性菊花產品銷售市場不開闊。開封菊花的藥用價值、食用價值等菊花深層次價值利用的不夠充分,這方面的產品生產也沒有形成規模。另外,雖然開封菊農生產積極性比較高,短日照、長日照以及激素控制等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保障菊花從五一到春節都能上市,但游客常常存在只知古都而不了解菊花的困惑,未能感受到水城的菊韻。在菊花種植方面,開封市每年主要以觀賞菊為主,種植面積大并以多頭菊類型為主,容易出現花期集中、花賤傷農的現象。開封市在菊花研發、種植、生產、銷售等方面尚未形成一條龍的生產企業,菊花的商業價值在游客觀賞過程中也沒有完全體現,導致開封菊花的旅游市場競爭力不強。
2.3 先進技術運用滯后,市場建設滯后
開封市在菊花生產方面依托科研基地推廣了菊花種植、生產和銷售環節,但在一些先進菊花研發技術應用方面依舊滯后,在無土栽培、設施栽培和花期控制方面應用的種植面積較小,在菊用化肥、育苗基質和防止病蟲害藥物等研發方面還處于較低水平,在人才培養、技術升級、融資方式等方面投資力度需要加大,不能完全適應生產和消費需求,未形成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體系。在專業花農培養方面,大部分是有菜農、糧農轉化而來,專業素質程度低,專業培訓的推廣有些遲緩,菊花產品的科研創新力度,導致菊花年年造型類似或新穎度不高,直接影響著開封市菊花旅游產業的后勁不足[6]。在菊花市場建設上,開封菊花專業性市場較少并且規模不大,基礎性服務功能不完善,發育程度低;在流通環節上,專業化龍頭大企業、菊藝工廠、合作組織較少,僅能承擔菊花生產、銷售等功能,不適應開封菊花產業發展中的旅游產業化發展需要。
2.4 菊花產品品牌打的不響,品牌意識不強
中國有開封、桐鄉和安徽東流鎮三大菊花旅游文化節,如何使開封菊花文化節更有特色和品牌效應,是開封菊花旅游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開封菊花旅游文化節中菊花價值很多,除供欣賞外,開封菊花產品類型也不少,如食用菊、藥用菊等產品,但是菊花產業經營的不好,產業缺乏引導,大多是一些小農自種自銷。由于產品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包裝差、檔次低,所以競爭力弱,對廣大游客吸引力不大,很難在大市場立足,更難產生品牌優勢。另外,大多菊花花農和小型企業,對已經取得的技術培育品種和技術,缺乏產權保護意識,看不到菊花品牌對市場拓展和銷路的市場價值,也認識不到提高菊花生產效益和提升菊花產業的未來意義,沒有進行相應的菊花品種保護和菊花品牌商標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