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資金投入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落實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必須堅持多方籌資、多元投入的原則。放開、放活、放寬旅游市場準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多元化投融資體制。
(一)加強科學規劃,實施“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
合理規劃是科學發展的奠基石,只有一流的規劃,才能打造一流的旅游項目。近年來,源匯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原有的規劃已經不能滿足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需求,應從現實需要出發,重新制訂源匯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規劃,為源匯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奠定扎實基礎。規劃應以文化和旅游的結合為著眼點,以一定數量的精品項目為著力點,以拓展文化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品位、提高吸引力和競爭力。同時研究制定實施細則,快速推進以道路、游步道碼頭、水、電、通訊等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城市建設、城鄉綠化為重點的旅游環境建設;以導游、旅行社和宣傳營銷為重點的旅游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旅游發展戰略的實施。
(二)加速資源整合,形成全區各部門合力興旅的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負責制、重點項目領導分包制,加快兩方面整合:一是破除部門和行業限制,在統一的規劃和共同的目標下真正實現各類文化旅游資源互通、互動、共享、共贏;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樹立整體旅游宣傳營銷理念,整合全區旅游資源,可采取捆綁式營銷方式。同時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形成協作機制,建立政府協作議事機制,應不定期召開工作座談會,召集相關部門會商,圍繞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出主意、找辦法”,形成合力興旅的工作機制;其次,建立重點旅游項目督察制度,完善旅游項目目標管理制度、督查問責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督促落實各項工作任務,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第三,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調查研究,對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及社會多元化投融資體制
加大資金投入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落實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必須堅持多方籌資、多元投入的原則。放開、放活、放寬旅游市場準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多元化投融資體制。一是政府引導。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是發揮政府對社會資本導向作用的重要體現,也是突破現有景區建設資金短缺瓶頸的關鍵。因此,政府應加大對文化旅游產業資金投入,主要用于旅游規劃編制、市場開發和宣傳促銷、旅游公益設施建設、旅游企業貼息貸款和建設重要景區景點以及獎勵優秀旅游企業人才等,加速源匯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進程。二是市場化運作。盡快制定出臺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以良好的軟環境吸引投資者。通過對外批租、承包和租賃等形式,積極引進外資和民間資本,實現以資源換資金、以景點換資金、以經營權換資金。三是多渠道爭取。積極引導民間投資,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和經營,興辦文化旅游經濟實體,投資開發文化旅游項目。建立旅游資本運作平臺,協調金融部門加大對旅游項目的貸款力度。千方百計爭取國家級、省級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積極探索景區使用所有權、經營權或門票收入作抵押進行融資的新方式,更多地爭取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資金投入。
(四)注重宣傳,擴大文化旅游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要加大景區宣傳推介力度。一是廣泛宣傳、層層動員,征集最具源匯特色、體現旅游內涵及文化底蘊的宣傳口號、圖標、照片和錄像等,彰顯源匯特色、提高源匯區文化旅游吸引力;二是與省、市級電視臺等媒體合作,通過播放旅游宣傳片、開辟旅游專欄等方式,對源匯區文化旅游進行整體宣傳推介;三是到大中城市舉辦旅游項目推介活動,組織旅游企業到外地參加旅游展會,宣傳推介源匯區特色文化旅游項目,在拉動市民旅游消費的同時,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源匯旅游。
(五)抓好特色項目開發,逐步增強旅游觀光的文化吸引力
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文化內涵,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做文章,將各類文化資源和旅游產品有機整合,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引導農家樂經營主體打破傳統餐飲模式,以“賞農家景、享農家樂、食農家飯、品農家風情”為主線,實現特色化鄉村旅游業態。挖掘、整理本地傳統飲食,推出一批鄉土菜肴;開發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釣和耕種等農事體驗項目;將民間藝人請進景區,舉辦各類表演活動,集中展示民間剪紙、銅器舞和舞龍舞獅等民間文化藝術,滿足游客體驗生活體驗文化和求知求樂的愿望,大大增加旅游觀光的吸引力。
(六)加強人才建設,提升發展軟實力
源匯區缺乏文化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文化旅游項目策劃層次不高,管理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應引進一批高層次文化旅游策劃管理人才,鼓勵支持管理人員參加人才培訓,對政府文化旅游管理人員及旅游景區管理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創新管理辦法,努力提升景區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