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湖北經濟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加快推進的新階段,經濟結構呈現新變化,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要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一方面,要著力于制造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通過發揮先進制造業優勢,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注重現代服務業的培育發展引領,以服務業發展加速制造業升級,帶動先進制造業的更大發展,實現制造業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提升制造業的能級與競爭力,促進全省從產業鏈的制造環節向“微笑曲線”兩端拓展和延伸。
(一)努力提高制造業對服務業的拉力
制造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支撐,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創造需求空間,湖北應立足于發揮現有產業優勢,以制造業需求為導向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1.推進制造業企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隨著制造業產業鏈的全球化發展,制造業企業服務外部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湖北應積極鼓勵引導企業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觀念,將非核心競爭業務外包,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當前,在還缺乏一個高效的社會服務體系的情況下,湖北可以選擇的方案有:非核心業務剝離,將輔助服務活動分離出來,讓渡給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業;生產性服務企業自身的專業化、規模化發展;降低服務企業運行成本,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幫助被剝離企業降低成本;通過稅收杠桿的調節和政府引導,對分離后的稅負高于原稅額的部分由各地財政對該企業予以扶持補助鼓勵主輔業分離等政策措施。
2.延伸制造業產業鏈,促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圍繞湖北制造業產業集群,延伸電子信息、汽車、石化、裝備制造、食品五大產業鏈,以調整、優化和提高為方向,以研發、創新和增值為重點,不斷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業附加值。配套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打造研發——生產——零部件配套——銷售、維修、測試、物流——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鏈,形成兩個空間尺度的集聚格局。大尺度上,著力提升武鄂黃冶金建材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帶、武襄十汽車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帶、武荊宜化工紡織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帶,向三大產業帶集聚;小尺度上,圍繞重點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領域,著力打造金融、物流、信息、商務等一批特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著力搭建服務業發展的“大平臺”,鼓勵生產性服務業集群發展。
(二)著力提高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推力
湖北要加快建設中部乃至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離不開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從湖北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制造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看,應“突破性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關聯性強、拉動作用大的現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服務外包、現代商務等服務業,引導資源要素集聚,帶動產業調整升級”。
1.圍繞“九州通衢”新優勢,全力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建成中部乃至全國重要現代物流基地。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和長江物流帶,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業的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水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節能環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競爭力強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借鑒浙江經驗,利用“九州通衢”新優勢,發揮武漢物流樞紐富集優勢,依托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全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全國公路主樞紐之一、區域性航空樞紐、中部物流區域中心城市、全國21個物流節點城市之一,打造內需市場新高地,帶動湖北優勢產業發展和優化升級。
2.創新金融服務,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融資平臺,建設中部地區金融機構聚集區。按照現代化、國際化和產業高端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增強金融要素集聚水平,逐步構建“金融總部集聚、地方產權交易、金融后臺服務、農村金融公共服務”等金融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支持湖北銀行、漢口銀行、長江證券、長江期貨、合眾人壽等本土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爭取金融機構在武漢設立全國性或區域性金融后臺運行與服務機構,建設全國性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引導和支持在武漢新設和遷入國際國內金融機構總部、地區總部、分支機構。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開發針對“三農”、中小企業和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發展券商直投、離岸金融、信托租賃、汽車金融等新興業務領域。
3.依托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強力推進知識密集型制造業與高技術服務業互動發展,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高技術服務業發展高地。以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為重點,在鞏固發展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著力推進軟件服務化與軟件網絡化發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產業化。將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作為主攻方向,積極開拓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數字電視、網絡教育、網絡游戲等新興市場,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系統集成供應商、網絡增值運營商、解決方案服務商,不斷提高增值服務能力,把湖北建設成為國內信息化水平最高、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美譽度的軟件和信息服務強省。積極搭建自主創新平臺,進一步改變“重研究、輕市場化服務”的現象,推動發展“風險投資+實驗室+企業+政府”的科研產業開發模式,提高產學研結合效率。
4.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武漢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名片。充分利用武漢“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名片,搶抓世界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的新機遇,堅持開放帶動戰略,不斷加快全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步伐。一方面,積極重視在岸外包的發展,大力發展各種在岸業務流程外包,不斷拓展外包業務范圍,加快推進制造業企業內部非核心業務的分離外包,重點推進現代物流、金融后臺服務、科技研發、勞務服務、商貿營銷等外包業務;另一方面,加大離岸外包服務力度,依托湖北鋼鐵、汽車、船舶、石化、輕工紡織、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物流等產業基礎,高起點切入國際服務外包市場,重點發展知識流程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
5.規范發展商務服務業,增強現代服務業活力,建立輻射中西部地區的商務服務網絡。著力加快武漢王家墩商務區建設,構建與武漢“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相適應的商務服務業發展格局,圍繞中部地區“三基地一樞紐”的定位,進一步拓展咨詢、信用、融資擔保、會計稅務、法律、貿易、會展、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商務服務范圍。推進武漢建設輻射中西部地區的鑒證、經紀、咨詢、代理、公證等中介服務集聚區和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國際會展中心、科技會展中心等會展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法律咨詢、會計審計、工程咨詢、信用評估、認證認可、廣告會展、租賃等商務服務業,積極引進國際知名中介企業,推動有實力的商務企業向綜合化、規模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商務服務最好、商務成本最低、商務環境最優的省份。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