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一類樞紐發揮國家綜合交通網運輸功能、二類樞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三類樞紐滿足市內運輸需求,促進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銜接,提高轉換效率。
武漢完成國內首個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規劃——昨天的市政府常務會上,《武漢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亮相,首次明確武漢未來交通定位——“中國中部國際交通樞紐”,建設武漢溝通全國、輻射國際的客貨運網絡,實現貨運“無縫銜接”,客運“零換乘”。
市長唐良智說,這一規劃影響深遠,按照這個規劃,充分發揮武漢不可取代的區位優勢,發揮中部國際交通樞紐這一強有力的聚散功能,不僅服務武漢市民,同時服務1+8城市圈居民,并輻射對接中部、國內、國際。
《規劃》提出,加快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航空樞紐為龍頭,鐵路樞紐和港口為主體,城市軌道交通和公路為支撐,建立內外暢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中部地區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未來,武漢航空——8000萬人次旅客吞吐規模和150萬噸貨郵吞吐規模;鐵路——客運規模(不含城際)1.5億人,貨運規模1.6億噸;港口——貨運吞吐規模2.8億噸,其中集裝箱規模1000萬標準箱;公路——旅客吞吐能力6000萬人次和貨物吞吐能力2500萬噸。
為強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規劃》提出,完善南北通道,提升東西、西北、東南通道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高速鐵路、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加快提升航空能力、積極整治長江航道,全面推進武漢便捷暢通北京、廣州、上海、川渝、福州、西安等六個方向的復合型快速通道的規劃建設。
《規劃》還提出,三環線以內,主要發展旅客運輸,三環線以內的貨運樞紐場站,控制發展,逐步外遷。
實現一類樞紐發揮國家綜合交通網運輸功能、二類樞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三類樞紐滿足市內運輸需求,促進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銜接,提高轉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