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漢某項目為例,100多萬平方米的項目,購物中心面積僅占10%,可出售的住宅和商鋪占了九成。
“2012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2億元,同比增幅16%,在15個副省級城市排名并列第一。但武漢的人均商業面積在全國排名靠后,僅1.1平方米。”這成為不少房地產商開發購物中心的理由。而光谷步行街,10年前落戶“偏僻”的魯巷,如今卻以每月1000元/平方米的租金創造紀錄,這激勵著各大開發商把偏離市中心的購物中心“做火”。
但實際上,購物中心開發的興起,跟住宅“限購”有很大關聯。湖北省房地產學會專家委員葉學平直言,資金因投資住宅受限而轉向商業,但商業也不能脫離經濟和人均收入實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開發商做購物中心,僅僅是其對外包裝的手段,實質是為賣房。以武漢某項目為例,100多萬平方米的項目,購物中心面積僅占10%,可出售的住宅和商鋪占了九成。開發商把房子賣出去就賺了,哪里會花太多心思經營購物中心?“不排除有這樣的開發商,但這并非主流。”李杰認為,很多購物中心選址較偏,一方面是核心區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則是新興區仍有市場空白。“選址較偏的購物中心,實際上分流了老商圈的消費人流。而軌道交通的完善、私家車保有量的提升,都為開發商在非核心商圈開發購物中心,提供了必要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