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晚,一場關于紡織服裝產業文化建設成果的演示會,在山東省棗莊市仙壇山溫泉小鎮“園中園”舉行。沒有一排排的會議座椅和大茶杯,來自萬泰、華派、正凱、華欣、海揚中泰、龍翔、寶隆、康曼特8個企業的員工方陣,華派、華欣為參會員工專門制作了嶄新、漂亮、得體的服裝,龍翔公司參加的方隊全部是中層管理者和先進工作者;沒有冗長沉悶的講話,員工的陣陣笑聲和掌聲充滿了現場。近年來棗莊紡織服裝協會對市中區的產業文化建設投入了大力支持,本次棗莊市紡織集群產業年終文藝演出就是一次集中的成果匯報。
一位來自山東正凱紡織有限公司的年輕員工大聲地唱完了《我愛你中國》,雖然中間略有走音,但仍將現場氣氛推到了一個高潮,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趙洪說:“不論唱的好不好,演的真不真,只要我們的員工敢于站在這樣的舞臺上展示出自己,那么企業的文化建設就是成功的。演示會是一種創新,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把每一個員工帶入到紡織產業的文化建設中,十分有特點。”
市中區紡織服裝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城市轉型的傳統主導產業、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是出口創匯極具優勢的產業。目前,轄區內已建成兩個紡織產業園區,共有300余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7家,在崗職工近5萬人,3萬余臺(套)各類機械設備,形成了集研發、生產加工、貿易于一體的紡織工業體系,近年在產業文化建設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發展向好建綠色園區
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曾一度出現“訂單減少、生產減速、投資趨緩、利潤下滑”的不利局面,棗莊市市中區及時引導企業堅定信心,把握發展機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全行業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企業生產經營向好,訂單飽滿,特別是優質訂單、大訂單、附加值高的訂單增多,加工訂單飽滿,企業效益增勢明顯。棗莊紡織服裝協會會長汪永祥透露:“有60%以上的企業訂單已安排到明年上半年,龍翔、海揚中泰等企業已排到明年10月份。現企業正開足馬力,保質量、趕交期。”
園區建設,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目前,轄區內有兩個紡織園區,即省級“棗莊經濟開發區”和市級“稅郭紡織工業園”。棗莊市文聯主席王延亮介紹道:“兩個園區都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和相應機構。園區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實現了統一供電、供水、供汽和污水處理。堅持綠色發展,全行業社會責任意識也明顯增強。幾年來,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的治理力度加大,企業由認識上的被動到工作上的主動。市中區有12家染整企業,目前,COD指標全部在60以下達標排放。市、區兩級環保部門在企業都安裝了遠程在線檢測系統。”
“技改”挖出產業潛力
技改投入加大,為產業提檔升級增強了后勁。汪永祥說:“棗莊市全紡織服裝行業技改投資每年都保持在15%以上。幾年來,開幅定型生產線由2條增加到10條,針織大圓機由80余臺增加到300余臺。”新的設備不僅減少了用工,更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工效。一大批先進的織造、染整、印花、刺繡、縫紉設備替代了落后的陳舊設備。通過技改,為提檔升級夯實了基礎,增強了后勁。
注重研發設計,棗莊市市中區自主品牌建設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果,幾年來,市中區先后申報了3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目前,集群內有省級研發中心一家,市級研發中心一家。各規模以上企業都有3~7人的研發隊伍。“勁仔”牌運動休閑裝,2011年、2012年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時尚家族”牌親子裝、情侶裝T恤系列產品,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開設了遍布全省50余家專賣店。“澳華”牌工裝,受到了省、市公交系統領導的高度贊揚和員工的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