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親身到訪,也許您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這里有如此之多的硒礦資源,更不會想到這一地區正從上到下圍繞“硒”產業發展大做“文章”。
這里就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西大門。近日,記者在該地采訪時,聽當地人介紹了該地硒資源開發的一件盛事——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暨中國恩施·世界硒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將于2014年1月10日在這里舉行。
“這次會議由中國商業聯合會與湖北省恩施州政府共同主辦,將以‘富硒健康,綠色發展’為主題,目的就是要推介、展銷硒產品,宣傳、普及硒知識,促進富硒地區硒資源開發利用,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和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恩施州宣傳部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當然,最重要的目的是鞏固、擴大恩施‘世界硒都’的影響力,加快恩施州硒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這方神奇土地已在千里青山中遁世守候了億萬年,這次盛會將為全世界70%以上的缺硒國家和地區人群帶來健康的福音。”上述人士稱。
硒礦的發現
其實,讓恩施人現在如此熱衷的“福音”歷史上卻曾給這一地區的一些村民帶來過災難。
現年77歲的老地質隊員錢兆年依然清醒地記得上世紀60年代中期恩施沙地、雙河一帶盛極一時的“地方病”,“當時一些人畜出現不明原因的脫毛、脫甲情況,起初懷疑是麻風病、重金屬中毒或某種傳染病。”
于是,作為湖北地礦局第二地質隊的一名普通職工,他和大家一起跑線路、取樣。“最后,通過和衛生部門配合監測才知曉,當地老百姓是攝入大量的超硒水及超硒食物而引起了地方性硒中毒。”錢兆年說。
“所以,上世紀70年代,我們隊以雙河地區為主要對象做了普查工作,隨后進行了驗證,確定了雙河硒礦,并確定礦體賦于下二疊統孤峰組地層中,含礦巖系為一套炭質硅質巖與含硅質炭質頁巖,分布長度達7千米以上。”錢兆年向記者介紹說,其中漁塘壩礦段共圈有7個硒礦體和3個硒礦鉬釩體。
一份當時記錄的材料顯示:漁塘壩礦段原詳查階段探得的C+D級硒礦石量為27502.4噸,硒(Se)金屬資源儲量為45.7噸,其中C級礦石量11148噸,硒金屬資源儲量20.99噸,占總資源儲量的45.94%。礦床規模屬小型。
“雙河硒礦區除漁塘壩礦段外,還有馬井坳、下壩和麻山等礦段,同時礦區外圍還有不少地段,地質條件基本相似,并已發現礦化線索,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礦床總體遠景規模可能達到中至大型。”據錢兆年介紹,當時雖然只是小型規模,但意義十分重大,因為硒礦基本上以伴生的狀態出現,而雙河魚塘壩的硒礦是“世界罕見和惟一獨立工業硒礦床”,填補了全球無獨立硒礦床的空白。
“摸底”行動
也許從那以后,圍繞硒礦資源的潛力評價工作從未間斷過。
“除了恩施雙河硒礦外,恩施州下二疊統孤峰組在全州分布面積達1631.625平方千米,該地層與二疊系上統龍潭組分布區域大體一致,具有豐富的可作為硒肥開發的富硒巖石資源。所以,我們在做煤、硫、石煤等礦產勘查的同時對硒資源做了綜合評價,而這項工作近30年來幾乎沒有間斷過。”采訪中,湖北地礦局第二地質隊隊長戴光忠介紹說。
根據最近幾年的調查研究分析,恩施州硒資源廣泛分布在二疊系下統孤峰組、奧陶系上統-志留系下統龍馬溪組、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等黑色巖系,以及二疊系上統龍潭組、二疊系下統梁山組、三疊系上統九里崗組、侏羅系下統桐竹園組等煤系地層。
面對記者拋出的恩施到底有多少硒“家底”的問題,湖北地礦局第二地質隊一名地質專家向記者打起了啞謎。他笑著告訴記者這樣一個事實: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屬于缺硒地區,我國約有2/3的地區屬國際上公認的缺硒地區,其中近1/3又為嚴重缺硒地區。按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人體每日應補充50微克~250微克的硒來計算,恩施的硒至少夠這些人補上幾百年。
不過,他事后也向記者道明了原委:作為一名“地勘”人,一定得依靠充分的科學依據來說話,還得經得起考驗——這片地區的硒礦資源“摸底”行動還在繼續,暫時還是個謎。
對于今后硒礦資源調查的思路,戴光忠表示,局領導對此非常重視,明確提出要緊扣恩施州富硒產業發展的需求,做好民生地質工作,重點調查孤峰組硒肥礦產資源,服務于該州富硒土地改良與富硒農業發展,并積極爭取將恩施州硒肥礦產資源和富硒礦泉水資源的勘查,納入湖北省地礦局“荊楚富礦行動”計劃。
以“硒”為貴
無論如何,恩施富硒生物資源種類之多、含硒量之高世界罕見,是“世界生物硒庫”,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1年9月19日,在第14屆國際人與動物微量元素大會(TEMA)上,TEMA國際學術委員會主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Mary Labbe女士為恩施頒發了“世界硒都”匾牌和證書。
“從整個區域上看,恩施市、建始縣、宣恩縣、巴東縣等多個縣市區域的十幾個礦區都可能蘊藏著豐富的硒資源,具有很好的找礦前景。”采訪中,老專家錢兆年向記者透露出這樣的信息。
一方面摸清家底工作在繼續,另一方面硒產業正迅猛發展。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恩施州大力抓富硒產業基地建設以及富硒產品和土壤的檢測,建立富硒食品地方標準,圍繞富硒工業產業集群、富硒產品市場營銷管道做足了文章,以“產業鏈”的思路來發展富硒產業已成為共識。
“簡單而言,打造硒資源的產業鏈主要是從硒資源的工業用途與硒肥開發、富硒農產品的推廣以及打造富硒養生旅游產業3個方面推進。”恩施市政協副主席、湖北省硒資源開發利用促進會顧問趙萍在記者采訪中如是說。
“硒”之未來
如今的恩施儼然已經吹響了富硒產品進軍全國市場的號角。
毫無疑問,成功舉辦好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將使“世界硒都”名揚海內外,從而打造出硒產業的一系列品牌。
記者了解到,目前恩施州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大會組委會,由州長楊天然親自掛帥,并對所有相關人員的職責進行了具體分工。在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期間,將舉行硒資源開發利用研討會、硒科普知識專題講座、名優硒產品評選、中國富硒產業發展企業家論壇暨硒產品推介會、“硒補行動”——恩施健康休閑游系列推介活動、廣場民族歌舞表演等10項活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恩施州政府將與湖北省地礦局簽訂硒資源開發等戰略合作協議。湖北省地礦局高度重視恩施州的地質工作,屆時,局長董衛民將親自參加相關活動。
“本屆展會布展規模1.3萬平方米,分為硒資源開發利用、硒產品、特色產品三大展區,這無疑會給恩施帶來更多‘硒’望。”宣傳組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大會組委會已印發了《恩施硒博會參展硒產品含硒量檢測辦法》,硒含量檢測工作已經全面啟動。截至目前,該州內已有190多家企業送樣550 多個,州外有10多家企業送樣20多個。招商招展工作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州內報名參展企業已達150多家,全國七大富硒地區報名參展企業達30多家 ,武陵山區報名參展企業達30多家。從明年開始,恩施州以后每年都將召開這一會議。
“對寶貴的天然富硒資源進行產業化和標準化開發利用,不僅對富硒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推動作用,對低硒和缺硒地區的居民來說,也將是一個福音,還將發揮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戴光忠介紹說,下一步將搞好硒礦產資源的勘查與硒產品的綜合開發應用研究,加大硒資源開發利用的力度,盡快把本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服務于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戰略,促進本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我們對地質工作始終充滿著激情,那是因為我們總能看到希望。”在采訪的最后,湖北地礦局第二地質隊一個中年地質工作者如是說。
或許正是這份激情,讓恩施這個“世界硒都”的硒產業如一輪朝陽噴薄而出,冉冉升起。當然,這份激情,也是民生地質工作明天的動力和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