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揚起文化強省風帆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被孩子們親切稱為“理想城”的長沙酷貝拉歡樂城里,模擬的街道、商場、酒店、銀行、機場、醫院逼真可愛,警察、飛行員、蛋糕師等77種不同的社會職業,讓孩子們輕松地體驗自己喜歡的工作。
《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到2015年,湖南文化創意產業以年均22%的速度遞增,增加值達900億元以上,占GDP的比重達3.6%.目前,湖南已擁有廣電、出版、動漫、演藝四大產業品牌,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國水平,已成為中部地區增長速度最快、發展前景最優、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
文化部副部長歐陽堅說,我們希望湖南在走大眾化過程中,多創作出一些引領時代發展、體現核心價值的好的藝術作品,也能引領文化未來的發展。(來源:中國廣播網)
進一步提升湖南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近些年來,湖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呈現出“文化經濟化”的誘人景觀:電影產業成果顯著、電視產業名震中華、歌廳文化成績斐然、出版業名列前茅、數字動漫業首屈一指、文化創意業如火如荼、藝術培訓業成效凸顯、文博會展業引人注目、工藝美術業蒸蒸日上、旅游文化產業日益興旺。最新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湖南文化產業保持了約20%的增速,總產出跨入千億產業行列。“十二五”乃至此后較長一段時間里,我省文化產業如何隨著“建設文化強省”戰略的全面實施再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一是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
文化體制改革一直是湖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動力,然而目前制約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因此必須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尤其是加快文化行政體制改革、文化企業單位改革、文化人事制度改革等。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做到從源頭上理順各種關系,破除行業壁壘,整合、優化文化資源,健全文化市場體系。
二是擴大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不斷推動文化交流和對外貿易,建立健全外資投資導向目錄,引進戰略投資者;支持省內優勢文化產業走出去,通過國際合作、委托代理等方式積極參與國際國內文化市場競爭,扶持一批外向型文化企業;積極拓展影視節目、文藝演出、動漫游戲、出版物等文化產品出口和服務貿易,推動文化產品向國際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二、堅持制度創新,健全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法規。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不斷完善政策法規。一是政策配套問題。要按照十七大要求,研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建立與全面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落實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大舉進軍文化市場。二是法制建設問題。要根據湖南實際,研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民族文化保護法規、文化市場管理法規和文化產業促進法規等,切實保護好知識產權,管理好各類文化產業。
三、堅持以人為本,優化文化產業人才隊伍。文化產業屬于創意產業,對人才的依賴程度高,人才是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要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做到留得住本土人才,更能吸引優秀的外地文化企業人才到湖南發展,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品德好、素質高、業務精的人才隊伍,為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堅持開發利用,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資源。湖南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推進文化產業化,既要加強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又要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和比較優勢,開發具有湖湘特色、層次豐富的系列文化產品,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社會文化需求。同時,還要以開放、創新意識引進外來文化資源,促進湖湘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進一步豐富湖南文化產品及其內涵。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