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5日閉幕的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綱挈領地提出,“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和增長質量,始終以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千方百計做好優化存量與做大增量并重的文章。
依托工業投資增長總量領跑中部的湖南,工業粗放式增長方式造成的重復建設問題仍是制約湖南經濟發展的軟肋。
日前,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 《工業發展質量評價2012年報告》中獲悉:“湖南工業發展質量位居全國第9位,較去年前移了3個位次,穩居中部六省第一。”
湖南工業交出的這份“質量”和“效益”齊升的成績單,映射出當下湖南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路徑選擇。去年12月25日閉幕的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綱挈領地提出,“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和增長質量,始終以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千方百計做好優化存量與做大增量并重的文章。”
會上,圍繞“質量效益型”經濟著力點的話題,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湖南應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來。”其中,重點就是要緊緊圍繞優化“擴內需”這個存量和做大“新型城鎮化”這個增量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