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了解,湖南為了優化經濟向“質量效益”轉型的基礎條件,2013年湖南將進一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推進“三個一”行動計劃,讓資金更多地向重點民生工程傾斜。據悉,湖南目前初步篩選出100大重點產業項目、8大基礎設施工程、8大生態民生工程,總投資1.3萬億元,年度投資2500億元。
“湖南工業發展質量成長性良好,工業發展活力、運行績效等排名靠前,穩定增長、競爭力、結構優化、技術進步、兩化融合等要素具有一定比較優勢,屬于‘最有潛力’省份”。《工業發展質量評價2012年報告》如是評價湖南工業整體發展情況。
近年來,湖南工業投資一直是推動湖南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根據湖南省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僅2012年,湖南986個“三個一”重大項目,共完成投資5500億元。
“這些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已成為湖南擴大有效投資、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素質和增長質量的重要抓手。”湖南省發改委主任胡衡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依托工業投資增長總量領跑中部的湖南,工業粗放式增長方式造成的重復建設問題卻仍是制約湖南經濟發展的軟肋。
對于這些粗放式增長方式的問題,湖南高層早已開始謀劃將湖南經濟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相關數據也顯示,湖南經濟向“質量效益”轉型擁有較好的基礎,僅2011年湖南省工業發展質量成長性綜合評價獲得90.97高分,排名中部六省第一位。
其中,“發展活力”排名第一位,“運行績效”排名第二位,“基礎條件”排名第五位。
據記者了解,湖南為了優化經濟向“質量效益”轉型的基礎條件,2013年湖南將進一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推進“三個一”行動計劃,讓資金更多地向重點民生工程傾斜。據悉,湖南目前初步篩選出100大重點產業項目、8大基礎設施工程、8大生態民生工程,總投資1.3萬億元,年度投資2500億元。
優化投資環境所孕育的“活力”也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湖南對民營經濟的開放態度上,去年12月的湖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納入湖南2013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并提出要加大投資,把潛在的增長能力轉化為現實的增長優勢,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有效破解資金瓶頸和土地瓶頸。
在胡衡華看來,“激活民間資本才是解決資金瓶頸的根本之道,這就需要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準入,擴大民間投資比重,優化投資結構。2013年,湖南將繼續落實鼓勵引動民間投資各項政策,爭取自籌及其他資金11600億元。”
“從工業發展質量看,目前,湖南仍處于全國中等偏上水平,繼續保持中部第一位。”據湖南省經信委主任謝超英介紹,從工業發展成長性看,除“第一梯隊”的7個發達省市之外,湖南在“第二梯隊”的15個省市中排第一位,同時列全國“最具潛力”省市第一位。
在經濟發展中,湖南的“潛力”遠不止限于強勁的投資活力,而更多體現在提升消費結構上。
僅2012年前三季度,湖南消費增長明顯高于GDP的增長幅度,消費日益成為推動湖南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據統計,2012年1至10月,全省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12.79億元,增長15.1%。
為了增強消費對經濟的基礎作用,湖南力促消費熱點“競相迸發”。目前,作為新型商業業態,汽車類增長迅猛,2012年1至9月,湖南汽車行業規模企業(含工程專用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49.7億元;電子商務也成為全省消費領域的亮點,僅2012年,湖南電子商務銷售額已達600億元左右。
與此同時,湖南深知“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是對“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的深化。
新年伊始,湖南省就對外公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流通領域將力爭形成6大千億產業集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萬億元,使湖南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商貿物流和消費中心。
據悉,作為夯實湖南的消費流通領域基礎的有力支撐,到2020年湖南將形成的商貿物流、居民服務、再生資源回收、湘菜、酒類流通、藥品流通等6大千億產業集群,發展壯大10個以上營業額過500億元的都市核心商圈、10個以上交易額過300億元的商品市場、20個以上銷售額過100億元的流通企業,屆時湖南的消費“正能量”將全面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