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來,湖南通過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全省減少直播330多萬畝,擴大早稻面積150多萬畝,減少拋荒12多萬畝,并且取得增產12億斤、節本增收15億元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財政補貼的水稻集中育秧不僅充分調動了農民實現“單改雙”和控制直播的積極性,而且有效解決了“國家要糧食,農民要效益”的矛盾,確保南方雙季稻穩定發展。
糧食安全關乎國家民生大計,全國兩會期間,湖南代表更關注財政補貼水稻集中育秧能否落實。
據悉,2012年湖南財政籌集1.2億元資金,重點支持了40個集中育秧示范縣,開展了300萬畝水稻集中育秧示范,每畝大田可享受補助40元。湖南借助財政投資的無形杠桿,撬動糧食生產及組織方式,讓水稻集中育秧成為湖南雙季稻生產走出困局的希望所在。
“農民增收不但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省長徐守盛表示。
據記者了解,湖南目前集中育秧財政補貼面積只有112.5萬畝,根據2012年全省65個縣集中育秧綜合成本調查,雜交稻拋秧每畝大田成本276.5元,其中除種子外的育秧物資92.7元,秧田租金10元,集中育秧財政補貼范圍仍較小,補貼力度仍有待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沒有被完全調動,糧食增收潛力巨大。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財政廳廳長史耀斌向記者表示:“2013年湖南財政工作將繼續加大農村綜合改革力度,進一步提高湖南支農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財政涉農補貼在湖南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中的‘四兩撥千斤’作用。”
在湖南省財政廳副廳長歐陽煌看來,“財政補貼的水稻集中育秧不僅充分調動了農民實現‘單改雙’和控制直播的積極性,而且有效解決了‘國家要糧食,農民要效益’的矛盾,確保南方雙季稻穩定發展。”
兩年多來,湖南通過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全省減少直播330多萬畝,擴大早稻面積150多萬畝,減少拋荒12多萬畝,并且取得增產12億斤、節本增收15億元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為爭取更多的中央財政政策扶持湖南農業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岳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鄉鳳凰村村委會主任楊莉告訴記者,“在這次全國兩會上,我和幾位人大代表一致建議國家財政從2013年開始,將南方早稻集中育秧納入國家政策補貼范圍,按照早稻集中育秧每畝大田補貼100元,其中育秧物資補貼90元,秧田租賃補貼10元,支持解決湖南2000萬畝集中育秧(其中早稻1400萬畝,中晚稻600萬畝)共補貼經費20億元,如果將這部分成本納入國家政策補貼范圍,這將切實有效化解湖南當前種糧效益偏低、農村勞力大量轉移帶來的直播蔓延、拋荒增加和雙季稻滑坡等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