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聯重科在常德市灌溪鎮主機和配套園為例,2012年,其產值為120億元,創造了全鎮78.1%的工業總產值和67.4%的稅收。灌溪鎮有居民3.5萬人,其90%的勞動力實現了在當地就業,其中有1.2萬人成為產業工人。昔日的農業小鎮已成長為“中國塔吊第一鎮”。
“湖南87個縣(市)城鎮化率還遠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這是差距,更是希望。”高克勤說,湖南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以城聚產、產城帶動,實現農民有序轉移以及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提高城鎮承載力。
而吸納更多農村人口進城,前提是必須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加大城鎮建設投入力度。根據測算,每增加一個城市人口,需要8萬—10萬元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如果湖南全省每年增加110萬城鎮人口,則需要資金1000億元。
日前,被廣為熱議的中聯模式便是湖南借助大型企業下沉產業,入駐中小縣城,用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個路徑選擇。近年來,中聯重科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在產業布局上有意向城鎮推進。
以中聯重科在常德市灌溪鎮主機和配套園為例,2012年,其產值為120億元,創造了全鎮78.1%的工業總產值和67.4%的稅收。灌溪鎮有居民3.5萬人,其90%的勞動力實現了在當地就業,其中有1.2萬人成為產業工人。昔日的農業小鎮已成長為“中國塔吊第一鎮”。
實際上,以長沙為起點一路向西,中聯重科在長達267公里的沿線,形成了一條平均每隔35公里就有一個園區的工業走廊,一座座昔日破舊冷清的小鎮脫胎換骨,一座座工業新城也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