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已建和在建16個國家及省部共建的研究中心,共建成220個省級認定的各類研究中心,組建了44個知識創新團隊、29個技術創新團隊,其中,80%以上集中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一)產業規模快速壯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江西省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的區域。其面積占全省的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的60.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的67%。經濟區所轄工業園區、開發區共39個,占全省工業園區總數的41.5%,工業企業數占全省總數的47.85%。區內新型工業產業累計完成投資1834.14億元,現已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光電、航空制造、生物醫藥等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格局。其中,光伏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中藥及中成藥銷售規模均居全國第2位。全省8家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的工業企業,有7家在區內;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昌、新余、景德鎮高新區)也全部在區內。
(二)技術水平初具優勢
江西省已建和在建16個國家及省部共建的研究中心,共建成220個省級認定的各類研究中心,組建了44個知識創新團隊、29個技術創新團隊,其中,80%以上集中于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在國內居于領先位置或填補國內空白,有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光伏產業在多晶硅鑄錠和切片等產業鏈關鍵環節走在全國前列;金屬新材料產業銅冶煉生產全流程自動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鋰電池正極材料富鋰錳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在世界同類產品中率先實現產業化。
(三)先行先試率先推進
作為全國首個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省份,江西在思路確立、政策配套、項目選擇、統籌協調等方面進行了前瞻性部署,率先開啟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構筑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形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實現了承接產業轉移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具有先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