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59.05億元,而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00.65億元。自2005年塞維公司落戶新余以來,在一期總投資就達7250萬美元,2007年賽維公司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融資達4.86億美元。
(一)技術效應
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多晶硅料、多晶硅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發電工程四個相關的環節,每個環節都對技術要求很高,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近年來,新余在光伏產業各環節及輔料開發、廢料再生、資源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形成較強研發能力,為江西省光伏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如賽維公司在剛成立之初就積極對外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設備,通過不斷學習外國先進工藝技術,在控制硅片性能、增大硅錠尺寸及多種輔材耗件國產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技術進步;江西中能自主開發的多晶硅錠石英坩鍋,打破了國外對多晶硅錠石英坩鍋產品和技術的行業壟斷,對我國光伏產業總體技術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
(二)就業效應
到2011年,在賽維公司的帶動下,新余市已吸引了近40余家光伏企業落戶,直接從事光伏產業的人員超過4萬人。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導致該產業對人才需求量的劇增。經測算,在現有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到2015年如果光伏產業的產值突破千億的規模,那時需要各類、各層次人才就將達10余萬人。另一方面,由于光伏產業的強勁增長,增大了對各層次勞動力的需求,使得原有的勞動力市場均衡局面被打破,從而提升當地的平均工資率,而平均工資率的提升又會吸引更多勞動力的流入。在2005年到2007年新余光伏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3年中,新余市非國有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9.88%、25.24%、23.53%,明顯高于江西省的同期平均工資增長率,體現了光伏產業的強勁拉動作用。2009年在全球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新余在維持原有就業水平的前提下,平均工資水平基本保持與2008年持平,這些無疑得益于以光伏產業為核心的合理產業體系的基礎性作用。
(三)資本效應
在承接光伏產業之前,新余市資金每年都呈凈流出狀態。200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59.05億元,而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00.65億元。自2005年塞維公司落戶新余以來,在一期總投資就達7250萬美元,2007年賽維公司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融資達4.86億美元。在科技融資渠道方面,新余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民間投資跟進的多元化投入體系。光伏產業不但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產業,對承接地來講,其資本效應是十分明顯的。
(四)制度效應
對于正處在制度轉型期的新余來說,在政府的引導下主動承接光伏產業跨區域轉移本身就是一種制度創新,承接光伏產業轉移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引進了一種新的投資主體、新的資源分配方式和新的企業制度。在新余光伏產業發展的近十年的歷程里,這一局部的制度安排以“推”(強制性制度變遷)和“拉”(誘致性制度變遷)兩種力量促進了新余的各類制度轉型速度,其中主要包括產權制度、市場化程度、政府效率、對外開放程度等四個方面。在產權制度方面,截止到2011年,新余的國有化比例在經濟總體中的比例與2003年相比,降低了50%以上;在市場化程度方面,由于轉移的許多光伏企業更了解市場經濟規則,也更習慣按市場規則進行企業營運,這樣就充分地降低了當地的市場分割程度,隨著光伏產業轉移規模的不斷擴大,新余的整體市場結構、公司的競爭行為以及新余政府的相關市場政策等都出現了進一步的優化;在政府效率方面,由于新余承接光伏產業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政府主導的結果,在此過程中,政府出臺了諸多的優惠政策,也為此設置的許多專門的服務機構,從而為當地企業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對外開放程度方面,由于光伏產業是出口導向型產業,到2007年,新余光伏產業的出口額就占全市總出口額的比例就達到了60%以上,其后雖受全球經濟危機和以美國和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其增速有所放緩,但總體的出口比例還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