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發展中產生,又將在發展中得到解決。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可以使二者實現雙贏、順利解決環境問題,否則就會走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發展的老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關鍵在于各類社會主體真正承擔起社會責任,把保護環境作為政府行政、企業經營、公民行為的準則和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也付出了相當大的資源環境代價:生態環境退化,潛在風險增加,生態環境失衡問題突出,環境壓力繼續加大。當前,我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容量上限:河流、湖泊、濕地、海洋、土壤、地下水以及區域性的空氣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群眾生活、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造成了損害。
2016年以來,發展迅猛,使環保的任務更加艱難。全國各地旅游景點無不豎起標志牌提示游客: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除了你的腳印 什么也別留下等等。但是,令人心寒的是,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好多游客隨地扔垃圾,讓美麗的地方蒙上了一層陰影。
廢氣、污氣的排放使空氣中的硫、炭等元素的比例增加增加使霧霾更加嚴重,它不僅會引發哮喘、肺癌、心腦血管病和其他疾病,霾天氣還會影響人的情緒,造成健康危害。霾發生時空氣質量較差,特別是污染物較多,很容易被人吸入體內,進而引起呼吸道和支氣管炎等病癥。霾嚴重時空氣流動性差,空氣中懸浮物攜帶的各種細菌病毒容易被人體呼吸吸入,造成呼吸系統感染,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此外,灰霾導致近地層紫外線減弱,將直接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并使得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易活性增強。同時,霾天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并易引發交通事故。這些都是不好好保護環境的結果。
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昨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十三五”時期,中國將推廣綠色信貸,支持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通過推進PPP、政府購買服務、第三方治理等,鼓勵各類投資進入環保市場,建立健全排污權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場。
黃潤秋說,“十三五”時期是中國環境保護大有作為又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攻堅期。要建立推動綠色發展的內生機制,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我想大聲呼吁人們:地球屬于我們人類,屬于我們大家,只要用我們的雙手,從我做起,從人人做起,保護環境,愛護地球上的自然資源,讓清澈的塘水依舊流淌在家鄉,讓花兒依舊那樣鮮花盛開。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