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2016年1-9月大豆進口總量為6118萬噸,較去年同期5969萬噸增加149萬噸,增幅為2.49%。大豆進口數量的增加正呼應了美國大豆出口數量增加,但是,國內豆粕需求真那么好嗎?
自下半年以來,國內油廠大豆壓榨基本保持在每周150萬噸的高位,產生豆粕約120萬噸,雖說有部分豆粕執行了前期的合同,但每周豆粕出貨的數量仍不是很多,除了節假日前的備貨有出現某天成交放量的現象,大部分時間里仍是維持少量成交的跡象,主要是國內豆粕需求端采用隨買隨用的補貨節奏。
既然大豆進口數量居高不下,油廠未出現銷售壓力的局勢下,國內豆粕都去哪了?下游需求市場并未出現明顯的復蘇,豆粕的需求真的那么好?據最近監測的外三元生豬價格走勢顯示,近期豬價一路下滑,并且跌的有點猛,據說今日豬價已經全面跌破16元/公斤,那就這樣看的話,目前除了自繁自養的養殖戶能盈利外,其他自5月前后補欄的生豬都是出于虧損的狀態,并且跌勢仍有加大的跡象。
由于近期以來,仔豬價格未出現明顯下降,生豬價格已經一路下滑,這打擊了不少養殖戶的補欄意愿,后期生豬存欄下降會有下降。由于目前天氣轉冷,加上部分養殖戶的惜售導致生豬出欄體重增加,供應市場的豬肉并未減少,且進口豬肉數量也是保持高位,這更加打擊了養殖戶的信心,后期或將有部分養戶退市,如此看來,必然會減少生豬的存欄數量。而自中秋之后,雞蛋價格已經由7.4元/公斤跌至6.8元/公斤,雖說近日小幅反彈,但較大的產能仍限制了上漲幅度。肉雞也是跟隨生豬價格處于下跌的走勢,雖說由于豬肉價格與雞肉價格的差價大,雞肉對豬肉有替代作用,但一路飄綠的生豬價格也打壓了肉雞價格,加上目前天氣逐漸轉冷,養殖成本增加且風險加大,對豆粕的需求也有限。
總之,在供應端保持高位,但需求端無明顯起色的情況下,再加上進口肉等影響之下,豆粕需求近期內想要好轉恐怕沒那么容易。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聯系靈核網項目部或者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