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益財富發布2014年第一季度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共有157家商業銀行發行了15237款理財產品,發行規模估計為17.98萬億元,較上季度分別增長7.42%和9.04%。
從發行主體類型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依然是產品發行主力軍,其發行數量為4966款,市場占比環比上升0.18個百分點至32.59%;國有銀行發行數量占比為26.12%,環比下降0.94個百分點;城市商業銀行發行數量占比為30.16%,環比下降1.52個百分點;農村金融機構發行數量占比為9.07%,環比上升2.37個百分點;外資銀行發行數量占比為2.06%,環比下降0.09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本季度區域性商業銀行繼續在理財業務上發力,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數量和產品數量市場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從期限類型來看,本季度包含元旦、春節等節假日,使得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顯著提升,1-3個月期產品發行數量占比為57.45%,較上季度提高3.39個百分點,而3-6個月以及1年以上期限類型產品市場占比有所下滑。
從投向類型來看,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產品發行數量占比為49.14%,環比上升2.58個百分點;組合投資類產品發行數量占比為44.78%,環比下降1.30個百分點。這兩類產品繼續保持著絕對大的市場份額,而融資類產品的發行依然較為低迷,本季度發行數量僅為75款,市場占比環比下降0.14個百分點至0.49%。另外,本季度結構性產品發行數量環比增加80款至607款,市場占比同比微幅提升0.27個百分點至3.98%。
綜合理財能力:民生居首位排名靠后者普遍為農商行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2014年第一季度,理財能力綜合排名前10位的銀行依次是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以及江蘇銀行。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6家,國有銀行2家,城商行2家。
本季度民生銀行的分類指標測度中,各單項能力排名均位居前15位。其中,收益能力位居第3位,風險控制能力位居第4位,評估問卷得分位居第4位,發行能力位居第9位,理財服務豐富性和信息披露規范性均在第11至15位之間,因此該行較強的單項能力促使其獲得綜合理財能力排行榜第一名。
在納入排名的銀行中,本季度理財能力綜合排名后10位的銀行有9家農商行以及1家城商行。總體來看,這些區域性商業銀行主要受制于產品發行能力較弱,從而導致各個單項均無法獲得高分,同時它們的信息披露規范性較差,特別是它們幾乎從未披露正在運行產品的實際投資情況等信息。
對于區域性商業銀行來說,南京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青島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以及東莞銀行均位居綜合理財能力排名前20位之內。這些銀行在單項能力方面各有優勢:南京銀行的信息披露規范性、風險控制能力均位居前10位之內,尤其是信息披露規范性獲得第二名;江蘇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信息披露規范性均位列前10位之內;北京銀行的信息披露規范性位居第4位;青島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排名第8位;杭州銀行的發行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以及信息披露規范性均位居前20位之內;寧波銀行的信息披露規范性排名第3位;東莞銀行的收益能力排名第5位。
發行能力:股份制、城商行發行量居前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2014年第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能力排名前10位的銀行依次是: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和廣發銀行。
從銀行類型來看,股份制銀行第一季度發行量最多,達到4966款,其次是城市商業銀行和國有銀行,發行量分別為4595款和3980款。國有銀行發行量平均發行663款,其中建設銀行發行量最大,為1263款;股份制銀行平均發行413款,其中興業銀行發行量最大,為774款;城市商業銀行平均發行58款,其中南京銀行發行量最大,為445款;農村商業銀行平均發行27款,其中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發行量最大,為113款;外資銀行平均發行34款,其中恒生銀行發行量最大,為120款。
從投資對象來看,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依然是理財產品的主要投向,發行達到7867款。此外,結構性產品、融資類產品和其他類產品合計發行量占比為5.04%。
收益能力:區域性商業銀行收益定價穩定程度較弱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根據對2014年第一季度到期并且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的統計分析,收益能力排名前10位的銀行依次是:興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東莞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及福建海峽銀行。
本季度,公布到期產品收益率的銀行有132家,產品數量為10377款。各家銀行到期產品EI值的平均表現為2.4696,較上季度提升0.2919。
從到期產品平均EI值來看,表現較好的前10名銀行依次為東莞銀行、江蘇昆山農商行、福建海峽銀行、江蘇海安農商行、南充市商業銀行、江南農商行、齊商銀行、鄞州銀行、盛京銀行和江門新會農商行。它們均為區域性商業銀行,其平均EI值最高的為3.3327,最低的為3.0217。然而,除東莞銀行和福建海峽銀行外,其余8家銀行均因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數量較低,而未進入收益能力單項排名前10。
從到期平均EI值的波動范圍來看,波動較小的前10名銀行依次為西安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上海農商行、晉商銀行和工商銀行。其中,國有銀行占據三個席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據四個席位,區域性商業銀行占據三個席位。而波動較大的銀行包括齊商銀行、柳州銀行、廣州農商行、晉城銀行和烏海銀行,可以看出這些區域性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定價穩定程度較弱,各期產品的定價與同期限存款利率的比例差價時高時低。
風險控制能力:農村金融機構風控能力偏弱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2014年第一季度,調整后(指加入風險控制相關問卷后)的銀行理財風險控制能力排名前10位的銀行依次是:光大銀行、廣發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青島銀行、華夏銀行以及浦發銀行。
從銀行類型來看,排名風險控制能力前20位銀行中,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分別有4家和7家。區域性商業銀行有8家,除了風險控制能力排名前10的3家城商行而外,還有晉商銀行、齊魯銀行、北京銀行、龍江銀行和杭州銀行,其中晉商銀行在收益實現能力方面表現較好,齊魯銀行的風險控制措施得分位居中上游水平。此外,恒生銀行在風險控制措施以及風險控制相關問卷方面表現優異,其風險控制措施得分在納入排名的銀行中位居第3位,促使該行成為進入風險控制能力排名前20中的唯一一家外資銀行。整體來看,大中型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風險控制能力強于區域性商業銀行。同時,區域性商業銀行中城商行的風險控制能力普遍強于農村金融機構,這一點可以從風險控制能力排名后10名銀行的類型看出,其中有8家為農村金融機構。
單從產品風險控制措施設置方面來看,本季度有119家商業銀行旗下共計5891款理財產品設置了風險控制措施。其中,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以及浦發銀行的具備風險控制措施產品數均在300款以上。同時,風險控制措施得分高低還取決于單家銀行設置了風險控制措施的產品數量所占發行總數的比例大小。通過計算,東莞銀行、建設銀行、恒生銀行、青島銀行、西安銀行、錦州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瑞豐銀行、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的風險控制措施得分位居納入排名銀行的前10位,其中青島銀行和光大銀行在非保本型產品上設置增信措施的手段較為豐富,其它銀行則多憑借保本型產品發行數量占比較高而獲得風險控制措施的優異表現。
單從收益實現能力方面來看,本季度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共計10377款,其中沒有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共計48款,未實現預期收益率的產品普遍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實現能力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晉商銀行、江蘇銀行、中國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以及郵儲銀行。這些銀行表現優異主要得益于它們的非保本型產品的收益實現能力位居前列。
理財服務豐富性:國有和股份制銀行整體豐富性位居前列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2014年第一季度,銀行理財服務豐富性排名前10位的銀行分別是:光大銀行、渤海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和建設銀行。
國有銀行中的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在產品豐富性上位列排名前10位,4家銀行2014年第一季度的豐富性得分分別為:3.42分、3.08分、3.08分和3.00分,上述國有銀行在產品收益類型、投資幣種類型和投資期限類型均較為完善,不過,在產品投資對象的多樣性上除了建設銀行表現較好外,其余銀行仍然有所欠缺。
股份制銀行在理財產品豐富性上仍然表現居前,包括渤海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浦發銀行在內的銀行產品豐富性得分較高。
這些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在收益類型、投資幣種和投資期限三方面整體上有較為全面的覆蓋,但是在投資對象上不少銀行仍然有進一步擴展的空間,這種情況在其余銀行中的表現也相當突出,從整體排名情況來看,投資對象得分偏低是拖累銀行豐富性得分的主要原因。
城市商業銀行中的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徽商銀行、寧夏銀行和江蘇銀行2014年第一季度產品豐富性得分居前,上述銀行在收益類型、投資幣種、投資對象和投資期限4個單項中有至少2個單項得分較高,或者至少有1個單項較2013年第四度有明顯提升,這使得這些銀行豐富性表現較好。
信息披露規范性:部分銀行信息披露規范性改善顯著
據《普益標準·銀行理財能力排名》,2014年第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規范性排名前10位的銀行依次是:農業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上海農商行、江蘇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錦州銀行、中信銀行和浙商銀行。
從各類型發行主體來看,國有銀行中除了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以11.51分和9.82分排名前15位外,其余國有銀行均位于15名之外。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列第16位、第20位、第39位和第76位,除了農業銀行外的其余國有銀行在發行、到期和運行信息披露三項上至少有一項得分偏低,導致其得分普遍不高并且差距巨大。
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浙商銀行和民生銀行信息披露規范性居前,但和排名靠前的銀行相比存在差距,其余股份制銀行都存在發行、到期或運行信息中的一項或兩項披露不足的情況。
城市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規范性排名表現居于前列,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北部灣銀行和錦州銀行分列第2、第3、第4、第6、第7和第8位。上述銀行在發行、到期或運行信息披露中至少有兩項得分較高。
單從發行信息披露來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排名居前;在到期信息披露方面,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和江蘇銀行排名居前;在運行信息披露方面,晉城銀行、北部灣銀行、泰隆商行、寧波銀行和徽商銀行排名居前。2014年第一季度,納入排名的銀行中有55家銀行沒有對其運行中的產品披露任何運行公告,其中大部分為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
另外,從2014年開始,有不少銀行在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方面開始逐漸改善,廣發銀行的發行和到期信息得分較上季度顯著上升;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和徽商銀行的到期信息披露也有明顯改善;青島銀行、日照銀行、泉州銀行、成都銀行和黃河農商行從第一季度開始增加了產品的運行信息披露,使得這些銀行的信息披露規范性總分較上季度都有顯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