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不僅改變了全球經濟的運行周期和國際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改變了國際銀行業和全球經濟之間的相互聯系。
危機期間,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金融生態有所惡化,國際銀行同業競爭漸趨激烈。競爭態勢的演化深刻表明,“順勢而為”是國際大銀行度過生存危機、把握市場機遇的核心戰略,唯有及時識別宏觀趨勢變化,有效調整經營方式,順應形勢發展需要,才能趨利避害、實現穩健發展。
推薦閱讀 錢去哪兒了
金融界理財微信平臺正式開通啦,掃一掃....
銀行年中“搶錢大戰”提前打響
支付寶綁多張銀行卡一個月被盜16萬 基金兌付危機牽扯私單 惹禍數家銀行 銀行清IBM服務器 中美間諜爭端升級 理財產品高收益:當心墜“蜜糖陷阱” 央行發聲后停貸減少 利率不降反升 信用卡和房貸逾期最影響個人信用值 金融界盈利寶,活期儲蓄利率提升1000%
新興市場成為區域競爭的關鍵
危機期間,新興市場經濟的快速崛起對國際銀行同業競爭趨勢產生了深遠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新興市場銀行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每年公布的全球千家大銀行排名,2008~2013年的百強銀行榜單中,分別有20、20、21、23、27和29家銀行來自新興經濟體,2013年上榜的新興經濟體的銀行數量較危機前的2007年增加了14家。其中,來自亞洲新興經濟體的銀行表現更加搶眼,2013年全球百強銀行榜單中,中國、新加坡和韓國的銀行分別占據12席、3席和6席,分別較危機前增加了7席、2席和2席。
危機期間,新興市場銀行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大部分新興經濟體的銀行業未受危機的較大沖擊,因此在危機期間發展勢頭要強于深受危機影響的發達國家銀行業。二是新興市場宏觀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微觀財富水平的迅速提高,帶來了強勁的金融服務需求,身處新興市場本土的銀行,較好把握住了市場擴張的機遇。三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銀行業不斷推動自身機制改革和能力建設,經營水平、內控機制、管理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長期能力建設的成效在危機期間得以充分顯現。
另一方面,危機期間國際銀行同業區域競爭的趨勢體現在,來自發達國家的國際大銀行更加注重開拓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筆者利用Bloomberg和企業年報的數據進行了測算,2012年匯豐集團在新興市場的總貸款占比從危機前2007年的24.25%逐年提升至38.46%;花旗集團在新興市場的信用卡平均貸款占比從危機前2007年的15.3%逐年提升至23.26%。
進一步推動國際化發展,特別是著重開拓新興市場,給國際銀行業帶來了巨大回報,并對國際同業競爭的結果產生了較大影響。以四家國際大銀行為例:2012財年,美國銀行的凈收入中,有13.4%的部分源自非本土區域,較危機前的2007財年上升了2.4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金融危機不改國際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大勢所趨。
此外,危機期間,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對發達國家大銀行的盈利貢獻明顯提升,同樣以四家國際大銀行為例:2012財年,新興市場對美國銀行凈收入的貢獻為6.2%,較危機前的2007財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其中,亞洲市場的凈收入貢獻為4.2%,較2007財年上升了1.8個百分點。
競爭重心集中于提高經營效率
經濟危機期間,為刺激經濟增長,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均實行了整體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各主要經濟體的基準利率水平較危機前明顯下降,國際銀行業貸款利率下降速度和幅度要大于存款利率下降速度,進而導致危機期間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的利率差不斷下降。
推薦閱讀 錢去哪兒了
金融界理財微信平臺正式開通啦,掃一掃....
銀行年中“搶錢大戰”提前打響
支付寶綁多張銀行卡一個月被盜16萬 基金兌付危機牽扯私單 惹禍數家銀行 銀行清IBM服務器 中美間諜爭端升級 理財產品高收益:當心墜“蜜糖陷阱” 央行發聲后停貸減少 利率不降反升 信用卡和房貸逾期最影響個人信用值 金融界盈利寶,活期儲蓄利率提升1000%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2年,全球利率差為6.03%,較危機前的2007年下降了0.45個百分點,較本世紀初下降了1.14個百分點。此外,根據FDIC(聯邦存款保險(放心保)公司)的數據,截至2013年三季度,美國銀行業凈息差(NIM)為3.26%,較危機前的2007年下降了0.09個百分點。
經營環境的惡化和利差水平的收窄,導致國際銀行同業競爭更趨激烈,競爭的重點部分集中于提高經營效率。日趨激烈的同業效率競爭使得國際銀行同業成本收入比、ROA(資產收益率)、ROE(股本回報率)、人均資產和未盈利機構比例等效率相關指標明顯改善。
首先,根據FDIC的數據,2013年三季度美國銀行業的效率比率為60.54%,較2012年降低了1.28個百分點,表明美國銀行業產生每單位非利息收益所需要耗費的成本有所下降。
其二,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千家大銀行排名以及筆者利用大量財報數據進行的測算,2013年入榜的全球百強銀行成本收入比(Cost/income ratio)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57%和53.25%,較2009年入榜的百強銀行數據分別下降了14.68和4.75個百分點;全球25強銀行成本收入比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60.95%和62.2%,較2009年入榜銀行數據分別下降了19.42和7.45個百分點;全球十強銀行成本收入比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54.03%和56.8%,較2009年入榜銀行數據分別下降了38.47和10.5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危機期間表現最好的國際大銀行呈現出成本集約、效率提升的趨勢。值得強調的是,表現最好的十家銀行,其整體成本收入比的下降幅度也相對更大,效率提升更為明顯。
其三,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千家大銀行排名以及筆者的測算,進入2013年排行榜的全球百強銀行ROA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0.84%和0.8%,較2009年入榜的百強銀行分別上升了0.53和0.3個百分點;全球25強銀行成本收入比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0.72%和0.55%,較2009年入榜銀行分別上升了0.66和0.3個百分點;全球十強銀行成本收入比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分別為1.16%和1.3%,不僅較2009年入榜銀行大幅上升了1.6和1.15個百分點,還較2008年入榜銀行分別上升了0.22和0.2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危機期間表現最好的國際大銀行均已走出2009年的低谷,盈利效率不斷提升,而表現最好的十家銀行的盈利效率甚至已經超過危機爆發初期。此外,根據FDIC的數據,2013年前三季度,美國銀行業的ROA和ROE分別為1.06%和9.45%,分別較危機前的2007年上升了0.13和0.33個百分點,表明美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恢復迅速。
其四,根據FDIC的數據,截至2013年三季度,美國銀行業未盈利機構占比為7.95%,較危機高峰期的2009年下降了22.89個百分點,較危機前的2007年下降了4.05個百分點,表明美國銀行業的整體生態已明顯恢復。此外,截至2013年三季度,美國銀行業人均資產為702萬美元,較危機前的2007年增加了214萬美元,表明危機期間美國銀行業從業人員的人均工作效率也有所提升。
未來一段時期,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廣泛存在,全球利差水平可能將延續平穩下降的長期趨勢,國際銀行業越來越難以通過簡單、粗放的業務擴張來實現盈利增長,挖掘潛力、集約發展、提升效率將依舊是同業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