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增長15%、13%,呈現出增速快、結構優、質量高、后勁足的發展態勢——
福特翼虎提車得排隊,長安CS35、CS75也是一車難求……
“以前是高檔進口汽車不好買,現在重慶本土生產的汽車也開始不好買了。”張巍是“回流”白領,從外地回到重慶并找到新工作后,他一直為買不到中意的新車而傷腦筋。
和張巍有著同樣煩惱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在距離汽車工廠不過數公里的4S店交了訂金排著隊,卻沒享受到“近水樓臺”的好處。
是的,“重慶造”汽車賣瘋了!從去年就開始的這股勢頭,在今年上半年已經成為全國皆知的事實。這并非車商饑餓營銷,因為他們的產量一直在爬坡,但還是跟不上需求的迅速增長。
今年以來,全國汽車逐月累計產量增速一直保持在10%上下,但重慶卻逐月走高。上半年,全國汽車產量增速從一季度的11%下滑到9.6%,而重慶的產量增速則從一季度的24%提升到27%,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
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是重慶上半年工業經濟的縮影——上半年,全市537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8496.55億元,總產值和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5%和13%,增加值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以上。
不僅增速快,上半年重慶工業還呈現出結構優、質量高和后勁足的發展態勢。
增速快:重點行業貢獻大
在江津雙福新區的重慶雷科電氣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投資上千萬元、新引進的智控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該公司負責人雷碩說:“這條線的效率是原來的5倍,但還嫌不夠用,現在訂單排到今年11月了。”
據了解,專門生產各類高低壓變配電產品及設備的雷科電氣,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20%以上,但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上半年,我市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材料、能源、消費品“6+1”支柱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6.1%、23.1%、10.1%、8.3%、9.4%、4.1%、10.6%。其中,電子和汽車兩大產業產值占比達41.4%,對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63%。市經信委主任郭堅介紹說,兩大行業拉動工業增長近10個百分點。
一馬當先的汽車產業在“1+10+1000”的集群效應助推下,上半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838億元,同比增長26%,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34%;電子產業實現產值1678.8億元,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為28.5%。
此外,上半年醫藥、裝備、建材等產業增勢也較好,分別比一季度提高3.2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工業的高增長,并沒以高能耗為代價——在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的同時,上半年全市規上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1%,工業用電增長8.9%,用電量增速慢于增加值增速,延續了去年以來較低能耗實現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
結構優:集中度不斷提升
“在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引領下,上半年,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工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郭堅認為,隨著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通過在全市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促進各區域特色發展、差異發展、聯動發展,實現全市一體化科學發展。
上半年,都市功能拓展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597億元,占全市工業總量的42.3%,增長19.7%,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3.4%;城市發展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132億元,占全市工業總量的36.9%,增長14%,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4.7%。兩大功能區中,工業總產值排前十的分別是渝北、沙坪壩、南岸、九龍坡、涪陵、江津、璧山、江北、北碚和長壽,合計工業總產值占到全市的七成左右。
除了區域分布集中度提高,全市工業向重點企業集中的趨勢也十分顯著。據了解,全市“雙百”重點企業(100戶重點工業企業和100戶成長型企業)上半年累計實現產值4327.5億元,增長17.6%,對全市工業產值貢獻率達58.6%,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45.4%。
質量高:單車價值提高5000元
來自市經信委的數據顯示,得益于SUV、轎車等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全市汽車骨干企業的單車價值較去年同期提高了5000元。而在產品占比高達87%的“重慶造”乘用車中,價值較高的SUV和MPV占比,分別提高了10.7和6.3個百分點,轎車和微車占比則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全市電腦單價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00-500元。這些指標,反映出以汽車和電子信息終端為代表的重慶工業產品,其附加值正在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球第二大內存制造商——韓國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重慶基地完成了一期主體工程和生產設備的裝配,于6月份開始試生產。在該項目及上汽通用五菱、巨騰機殼、圣美集團、長安福特三工廠等重大項目支撐下,上半年全市工業實際利用外資達到24億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57%,繼續處于歷史高位。
“這表明重慶工業的外向度也在不斷提升。”郭堅說,上半年全市工業的發展質量高,還體現在利潤方面——上半年,我市規模工業實現利潤397.9億元,同比增長42.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1.3個百分點。全市利潤總額排前100位的重點工業企業上半年共實現利潤245億元,占全市的六成,對全市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6%。其中,長安福特、長安股份等汽車企業增勢較快,上半年利潤增幅分別高達1.3倍和1.8倍,僅這兩家企業對全市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就達58%。
后勁足:支撐健全 投資有力
上半年,市政府根據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部署,出臺了《加快提升工業園區發展水平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完善定位、優化布局、打造集群、提高創新能力、推進集約發展、建設綠色園區等六個方面,對工業園區下一步的發展提出了目標、明確了路徑。
“《意見》有很多創新點,比如首次正式明確我市園區有300-500畝土地滾動使用,為重大項目招商引資提供土地儲備;首次分功能區域明確了園區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這一約束性指標……”市經信委副主任楊麗瓊解釋說,《意見》還系統提出各功能區域、工業園區的發展思路,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的布局,對全市工業園區提升發展水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物流通道建設方面,上半年“渝新歐”開通班列22班次,還成功開行了公共回程班列,運價進一步下降,并實現“1+N”運行分撥模式,極大地提升了通道競爭力,為我市工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要素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市已完成工業投資1733.9億元,同比增長21.6%。這些投資,對我市下半年及未來的工業發展儲備了充足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