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訊,區域規劃遍布地圖,哪個才是最重要的?國家發改委人士向大智慧通訊社解釋,十八三中全會后基本確定了四個區域發展戰略,即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
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認為,這四個區域規劃基本覆蓋了中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不存在厚此薄彼”。
發改委方面也多次強調,區域經濟規劃并不是遍地開花,而是要注重大的區域范圍的協調和共贏。
一位國家發改委官員告訴大智慧通訊社,區域經濟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如西部大開發以及振興東北以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速已經趕超東部沿海省市。通過區域經濟規劃改變區域經濟形勢,已漸成宏觀調控體系中新的有效手段。
但官方一直未曾描繪整體區域經濟布局,一位研究區域經濟的專家告訴大智慧通訊社,其所在的機構確立的2014年重點課題中沒有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以致機構近日臨時增加了上述兩個區域的發展規劃課題。
在今年年初,曾有分析認為,2014年的區域經濟重點會是東北地區,因為今年恰逢東北振興新十年。
大智慧通訊社采訪的多位學者認為,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是今年區域經濟版圖中的兩匹黑馬,這兩個區域的共同點是提出多年卻未有實質性進展,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上月政治局會議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均被重點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經濟重點在發生著一些調整。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十三五”規劃中區域發展重點是東部沿海省市。西部大開發以及振興東北以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速已經趕超東部沿海省市。從今年前四個月GDP增幅以及外貿進出口增速看,中西部大幅超過東部沿海省市。東部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十三五將更好地考慮發揮東部沿海地區的優勢。
**京津冀協同發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京津冀一體化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將以環境治理入手,在人口、產業、基礎設施的布局都會做一系列重大調整。
與其他區域規劃抱團式發展不同,京津冀屬于融合式發展,區域內將致力于交通、就業、社保、人口、公共設施一體化式發展。其中河北曹妃甸、廊坊和保定等地區成為對接首都產業轉移和疏散首都部分功能的熱門。
雖然如何定位京津冀自貿區、天津濱海自貿區、曹妃甸自貿區之間的關系尚未確定,但已有眾多學者建議曹妃甸對接天津濱海,如同上海港與寧波港的合作模式。
此外,在交通方面,北京已經計劃到2020年,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網和主要城市3小時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鐵路網和主要城市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
**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軸線,涉及長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覆蓋11個省市。發改委官員解釋,未來將利用長三角城市群在長江經濟帶上的龍頭引導作用,在基礎設施、產業、公共服務等方面達到一體化,從而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區域。
相對于鐵路、公路、航空運輸成本持續上漲,低成本的長江水運優勢明顯,“黃金水道”的進一步利用開發也正是促進經濟帶發展的一個可貴基點。
大智慧通訊社從湖北省發改委官員處獲悉,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正籌建航運聯席會議制度,三大航運中心將作為串聯長江經濟帶上三大城市群的重要支點,建成后將在港口信息、建設以及物流運行方面形成共享和互通。
**一帶一路**
商務部目前已專門設立歐亞司負責“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事宜,方案研究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商務部、外交部、工信部等多部委參與,能源、基建投資等將是重要內容,前期的相關調研工作已收尾。
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完成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內部研究報告。該報告的重要觀點和思路將上報國務院定奪,為海上絲綢之路定調。
在線路上,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海上絲綢之路從沿海的江蘇連云港、福建一路打通形成對外大通道,最迫切的是打通到巴基斯坦的線路,其中含交通基礎設施的重大建設、海洋對外開發的重大項目和重要航道。
同時,多個省區市政府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也已經有了初步思路和方案,如廣西、云南、甘肅等省區已形成相關意見方案并上報國家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