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未來電煤市場化改革的主要任務,其中主要包括建立電煤產運需銜接新機制,2013年起取消重點合同,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發改委不再下達年度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意向框架。
從2000年煤價開始一路高啟后,煤電“頂牛”就成為了煤電市場長期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對于煤電市場來說,每一次政策的出臺,都會伴隨著或大或小的市場震動。
業內人士認為,短期來看,此次改革對國內煤炭價格的影響有限。2012年年末為完成生產指標和銷售任務,煤炭生產企業紛紛抓緊生產,貿易商們也開始清理庫存,造成了煤炭供應量的爬升。截至12月26日,環渤海動力煤(5500大卡)平均價格634元/噸,較前期下跌1元,而這一價格比2012年年初降了163元/噸。對于多數煤礦和電廠而言,當前市場煤價格水平已與相同熱值的重點合同煤相差不大。因此,電煤價格并軌對其經營效益的沖擊有限,不會影響煤炭和電力的正常生產秩序。長期來看,取消重點合同煤后,2013年電煤價格將主要由供求關系決定。從需求來看,盡管近期煤炭需求有了一定回升,但春節后的二、三月份是動力煤傳統的需求淡季,市場情況并不會得到較多的改善。從供應來看,2013年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煤炭主產區將繼續釋放新增產能,原有產能在經歷2012年停產、限產后也將重新投放。并且,包括電廠在內的各環節電煤庫存一直處于較高水平。所有這些都進一步壓縮了電煤價格上漲的動力和空間。
宏觀經濟形勢對煤炭價格的走勢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從國內看,2013年是貫徹“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各級地方政府勢必會把保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濟增長的政治環境無疑將優于2012年。為穩增長,2012年9月份以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審批、核準通過了一大批基建投資項目,2013年將是這些項目的重要建設期,這必然會帶動鋼材、水泥、電力等能源原材料需求有所回升。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3年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雖然中央明確要求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的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但在許多地方政府看來,城鎮化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意味著房地產開發投資。在進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雙雙回升的基礎上,電力、鋼材、水泥等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加,各種煤炭需求有望整體回升。
此外,進口煤的不斷涌入,勢必會對國內煤市形成一定沖擊。前些年國際能源價格不斷震蕩走高,國際市場煤炭需求旺盛,印尼、澳大利亞、俄羅斯、美國、哥倫比亞、南非等主要煤炭出口國煤炭行業投資快速增長,不斷有新增煤炭產能釋放。當前,歐盟、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省經濟復蘇乏力,其煤炭進口需求增長空間均不會太大,國際市場煤炭需求仍然主要取決于中國和印度。從國內來看,我國煤炭進出口市場競爭程度較高,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只要國內外存在價差,煤炭進口量就會增加。沿海地區對進口煤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賴,部分進口煤已經成為剛性需求。但由于2012年國際煤市整體疲軟,煤炭行業投資增長放緩,加之部分國家出口面臨基礎設施瓶頸,2013年主要煤炭出口國新增煤炭出口能力整體將受到一定制約。預計2013年,國內煤炭進口總量將在2012年基礎上小幅增長。
令人擔憂的是,大煤企格局的形成給煤炭價格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隨著國內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和煤炭資源礦業權整合的不斷推進,煤炭產業集中度不斷增強,顯露區域壟斷之勢,極易形成價格壟斷的局面。
綜合來看,2013年國內煤炭供求仍將較為寬松,國內煤市供需相對過剩的階段性特征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煤價上漲力度不會太大,煤炭價格將更趨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