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來的陶瓷行業,不是廣告戰,就是品牌戰;不是短兵相接的模仿戰,就是淋漓盡致的價格戰;不是工程相拼,就是區域相搏,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在不斷降低,再加上原材料成本沒邊際的上漲,零配件的不斷漲價,包裝箱的升價,燃油燃煤價格沒個間斷上漲停,電荒,這些更加激化中國陶瓷業的競爭。眾多陶瓷企業苦尋新的利潤空間,但產品價格難以上漲,不漲又難以維持企業運營。這種困境中的競爭,預計在2011年將會更殘酷。
一、消費者購買方式變化
1.1 以前的購買方式:
逛建材市場→選擇花色→選擇品牌→成交
1.2 現在的購買方式:
逛建材市場、設計師推薦(在裝飾公司的材料展廳選購)、小區的臨時門店、互聯網、建材超市
同質化競爭形態下,只有掌控了有效終端才能有效賣貨,只有滿足了客戶價值才能獲得由客戶消費帶來的利益。從上面可以知道,目前購買陶瓷產品的方式多樣化和人性化發展,要想掌控了有效終端才能有效賣貨.只有滿足了客戶價值,這就要求在做好各終端渠道工作的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更是至關重要。
二、渠道營銷的趨勢
目前陶瓷行業的渠道營銷與過去相比變化較大,趨勢變化一是從銷售渠道轉變為傳播渠道,二是從簡單的銷售轉變為品牌互動溝通,三是由單點運作轉變為整合主題活動,四是由短期行為轉變為持續的長期行為。
從這些渠道營銷的趨勢變化可以看出企業對品牌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三、陶瓷行業壁壘分析
3.1 資金壁壘
陶瓷行業投資門檻不高,初始投資最低可以幾百萬元,可以看出陶瓷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也因此導致了低端陶瓷比重較大。
3.2 技術壁壘
低端陶瓷產品對技術要求不高,其中大部分產品差異化不明顯,使得陶瓷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正因如此,陶瓷業從低端向高端升級轉變也變得尤為重要,從燒制工藝到裝飾工藝都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
3.3 政策壁壘
政策轉變主要表現在節能減排方面,由于陶瓷行業屬于高耗能行業,因此政策趨緊對提高陶瓷業門檻有較大影響,一方面會限制高耗能的低端生產線建設,另一方面會促使部分生產線進行產業轉移或結構升級。
總體而言,與其他制造行業相比,陶瓷行業的資金壁壘和技術壁壘不高,因此進入壁壘相對較低,但隨著低端陶瓷市場利潤趨薄,政策向產業轉移和節能減排轉變,政策壁壘逐漸增高,而這會將影響企業生產線的改造和產品升級,進一步影響陶瓷行業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預計未來,陶瓷行業進入壁壘呈增高趨勢。
四、陶瓷行業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按照波特的觀點:一個行業的激烈競爭,根據在于其內在的競爭結構。在一個行業中存在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行業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新進入者的威脅、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用戶討價還價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務的威脅。這五種競爭力量的現狀,消長趨勢及其綜合作用強度,決定了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和行業獲利能力。
4.1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
由于我國陶瓷行業作為資源密集型產業和高耗能行業,原料和產品的大批量進出,形成對原料和電力供應的極大依賴,另外一方面由于陶瓷行業入門門檻低,企業數量很多,因此我國陶瓷行業的供應商討價能力相對的處于優勢。
4.2 行業現有企業間的競爭
我國陶瓷行業的集中度仍較低,存在大量的小型陶瓷企業。
陶瓷行業具有典型的規模經濟特征,規模較大的企業在現有市場的競爭中往往占據一定的優勢。一般來講,對于大型企業,規模大、產品結構豐富、技術水平高、市場占有率高,這類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對于中小型企業,不但面臨行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的壓力,還要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求生存,企業整體面臨的競爭更為激烈。
4.3 下游用戶討價還價能力
陶瓷行業的下游行業主要是房地產等。2010年以來,受政策影響,房地產的增長減慢,陶瓷產品的需求增長也在降低,另外由于市場上同類產品過多,使得陶瓷市場還處于買方市場,用戶在購買時的選擇較多,還價能力相對較高。
4.4 新進入者的威脅
由于進入壁壘較低,新進入者可以通過投資建廠與現有廠商進行競爭,但是初期由于缺少品牌優勢,新進入者會在中低端市場對現有廠商造成較大威脅。
4.5 陶瓷替代品的威脅
陶瓷產品有其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總體來說,其替代性競爭壓力相對較小。陶瓷替代品的威脅主要源于不合格陶瓷產品的出現,其次是陶瓷產品智能化的影響。
4.6 行業當前競爭特點總結
短期內由于陶瓷市場的供需矛盾比較突出,行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將趨于激烈。
生產中低端產品的陶瓷企業,在與下游用戶的討價還價中處于弱勢地位。
隨著2009年以來的經濟復蘇,陶瓷行業的效益逐漸上升,從而使得對陶瓷行業投資恢復熱情與信心,新進入者的威脅上升。
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出現大規模替代陶瓷的產品,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陶瓷的某些應用領域將被智能化產品和一些新型材料所替代。
上游原材料對于陶瓷企業的生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國陶瓷企業在原材料控制方面的比較欠缺,在與上游供應商的討價還價中,陶瓷企業相對處于弱勢地位。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必然有一批管理不善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這對具有資本優勢、品牌優勢的成長性企業而言,借助資本與管理優勢,對行業潛力企業進行兼并收購、實現跨越式發展,將是極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