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自貿區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他的話擲地有聲。
開局良好平穩有序
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說起自貿區半年“成績單”,楊雄透著自信:“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開、開局良好、運行有序,實施了一批改革措施,落實了一批開放舉措,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改革效應開始顯現。”
他說,目前自貿區建立的制度框架主要為五個方面: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形成更加開放透明的投資管理制度;深化貿易監管制度創新,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金融制度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大自主改革力度,拓展改革試點新領域,如探索完善行政公開透明制度、公平競爭制度和權益保護制度。
楊雄表示,自貿區改革效應初步顯現。首份負面清單發布后,至3月底,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61家,93%屬于清單外、通過備案方式設立。注冊資本認繳制、工商“一口受理”等改革,幫助內資企業及備案的外商投資企業在4個工作日內一并領取到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原來要29個工作日。金融方面大部分改革內容也已實施。
“自主改”空間超預想
各部委傾全力支持
如何看待習總書記“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大膽”二字?楊雄表示,“這三句話是鼓勵,更是鞭策。大膽闖、大膽試,首先要大膽想,要突破傳統思維定勢,突破過去的條條框框,敢于設計改革方案,敢于提出改革要求。同時,也要積極溝通、大膽爭取。”
對于“自主改”,楊雄表示,“自貿區改革,雖以上海市政府為主提出方案,但各部委都給予很大空間,半年密集推出各項改革措施,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他說,在金融改革方面,人民銀行30條、銀證保21條,以及外管局改革方案,都超出上海預想,“還有主動加碼的,比如工信部”。
負面清單跨越一步
新版將會優化完善
2013版負面清單發布,不少人批評“太長了”。楊雄認為,要短,技術上有辦法。我國國民經濟18個行業門類、89個大類、419個中類和1069個小類,清單往419個中類做,肯定短,“但企業進去后發現還有小門,仍摸不清門道。”上海決定按1069個小類做,讓政府內部厘清開放領域,也讓企業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直接進小門,一目了然。”
楊雄表示,外商投資管理模式由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轉變,邁出了根本轉變的一步。“2013版負面清單仍有不足,上海正抓緊編制2014年版負面清單。”楊雄透露,新版清單將在開放度、透明度以及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方面,有所加強。
“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對外商投資比以前放開了,現在看沒出大問題。加上完善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應該比原來制度更管用。”但楊雄坦言,事中事后監管會不會過度、會不會不夠?“我們還沒底,既怕管死、又擔心有疏漏”。
既要大膽突破創新
也要防范系統風險
“自貿區是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不是上海自己挖個坑、種自留地。”楊雄一句形象比喻,道出自貿區使命。
中央要求自貿區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楊雄表示,上海開始有壓力,但半年運作,找到一條有效途徑,即通過制度創新,把改革落在實處。自貿區先形成一定的制度體系,再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復制、推廣,有的可在全國鋪開,有的可在特殊區域推廣。3月份,自貿區商事登記制度就已在全國復制、推廣。
有企業家認為,試驗意味著試對也可試錯,自貿區步子應更大一點。楊雄回應,自貿區要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點、探路,不能出大錯,要有底線思維,注意防范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既要大膽闖、大膽試,又不能毛毛躁躁,沒想清楚就一頭栽進去。方案要一以貫之,不能今天出去了,明天一看,不行,再收回來,要盡可能想妥帖、想周密。”楊雄笑對記者說:“你們媒體接觸面廣,也可以幫我們收集各方面意見、建議。”
“上海一定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建設好、管理好自貿試驗區,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作出新貢獻。”同樣的表述,楊雄說來,較之半年前更有底氣、更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