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具有高發病率以及易感人群范圍廣的特點,這兩大特點拉動著該類藥品市場的需求,占據著藥品零售市場的巨大份額。本文根據米內網的監測數據,以廣州、上海(以下簡稱兩城市)為對象,對2015年上半年感冒用藥在零售市場的表現作簡要的分析,并為零售終端今年再戰感冒藥市場提出建議。首先,我們來了解一組數據,它能告訴我們廣州、上海兩城市2015年上半年感冒用藥零售市場出現了哪些值得注意的變化——
市場規模略有縮小
從兩城市感冒用藥零售市場規模圖可見,2015年上半年,同為一線的兩城市,廣州的零售市場規模比上海的大。與2014年上半年相比,該類藥品在廣州和上海兩城市的零售市場規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廣州零售市場同比下降了4.50%,而上海則下降了15.45%(見圖1)。由于感冒藥市場已經很成熟,再加上麻黃堿類藥物的限購措施,導致感冒用藥的零售市場出現負增長。
劑型分布相對集中
感冒用藥的劑型雖然比較多樣化,但大都方便攜帶、易服用,所以片劑、膠囊劑和散劑、顆粒劑最受消費者的青睞,合計占了整個零售市場80%以上的份額。溶液劑有著易吸收、起效快等優點,市場份額也不賴,達到12.04%。而其他劑型如丸劑、茶、氣霧劑、噴霧劑與粉霧劑和軟膏劑所占的比例不多。大城市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預示著未來感冒用藥劑型零售市場生力軍依然以易、快、便為主。
季節性變化明顯
感冒是一種易誘發的流行性疾病,環境、氣候、自身等各種因素的變化都能引發。冬春之交是感冒的高發期,感冒用藥相應地進入銷售旺季。從兩城市感冒用藥零售市場季節變化圖可知,2014年第一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都是感冒用藥的銷售高峰,2015年第一季度廣州環比增長了2.4%,上海增長了5.4%。2014年和2015年的第二季度銷售都有所下降,但2014年從第四季度起銷售開始攀升(見圖2)。企業可抓住這一特點,把握有利的季節商機,更好地促進產品的銷售。
中成藥市場份額擴大
在零售市場上主要分為中成藥、化學藥、食品和保健品。數據顯示,中成藥的零售市場份額遠遠高于化學藥。2015年上半年中成藥所占比例同比增長1.93個百分點;而化學藥所占市場份額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91個百分點(見圖3)。基于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認為中成藥的副作用比化學藥小,因此在購買的時候更偏向于選擇中成藥。食品、保健品等非藥物類的感冒用藥所占比例不多,合計占比不到1%,且銷售額同比呈下滑狀態。
品牌壟斷性不明顯
2015年上半年,兩城市的感冒用藥零售市場的前五品牌中,排在前兩名的是外資和合資企業的產品,可見消費者對外資和合資企業的老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信賴。另外,前五名的品牌中有3個是國產中成藥的品牌,說明國產品牌中成藥市場潛力巨大。更多最新數據分析、市場分析報告、市場調研、行業分析,請訪問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