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是農業生產的上游產業,現代農業的革新,需要具備從種子到筷子的全產業鏈思維,完成對種業產業鏈的重塑和產學研結合方式的改造,從全產業鏈的高度大幅提升我國農作物種業競爭力。
這種變革,需要頂層設計,更需要實現途徑。水稻是我國領先全球的農作物產業,在“農業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新時期,以水稻為突破點,探討中國種業變革具有現實意義。
為更好地展示全球育種新品種和新技術,助力中國水稻走向世界,促進全球水稻產業的健康發展,一場涵蓋水稻全產業鏈的高規格國際性行業論壇——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正式啟動。
據悉,首屆論壇的主題為“南繁種世界源、中國稻世界糧”,具有起點高、立意高、規格高、質量高等特點。
第一,辦會模式嘗試“政府+科研+媒體”的聚合效應,同時發揮市場機制。袁隆平院士擔任大會主席,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科技廳、中國水稻研究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等單位共同牽頭組織。
第二,內容豐富、規格高、市場運作靈活。通過“1+1+N”的模式(“1”場精彩紛呈、高檔次、高規格的論壇+“1”個匯集全球育種成果的超級現場+全程“N”個內容豐富多彩的協同活動。
比如,論壇同期將舉辦新品種新技術線上線下展示觀摩場、全球育種創新成果發布會、新品種(組合)權等育種成果產權交易對接會、“旅游+水稻+稻米”特色稻米評選會、成立國際水稻產業聯盟、南繁60年回顧展等活動。
現向社會發布“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展示推介品種征集函”。該征集函包括新品種和新技術兩個方面,除了全球新優品種外,還包括能夠展現與良種良法的配套和農技農藝相結合的新技術。
其中,新品種征集共分為高產稻專區、優質稻專區、國際稻專區、特種稻專區等6個組,對于個別表現優良的品種或組合推薦作為進入華南稻區引種備案或生產試驗的重要參考指標。
新技術主要包括高產栽培技術、綠色增效技術、水稻全程機械化應用技術等,以及為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的目標,企業研發推廣的新型農藥和新型肥料的試驗示范。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聯系靈核網項目部或者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