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堪稱互聯網行業的資本寒冬,尤其是各種O2O行業,幾乎已成為投資行業避之不及的“雷點”,“有多遠跑多遠”。但醫美O2O行業卻逆勢火爆,成為資本人熱捧的對象,還帶動起新一波醫生創業潮。
醫美O2O逆勢火爆
劉迪現在很忙,記者見到他之前,他剛剛送走一個客人。“這段時間幾乎都在面試、見人。”作為更美的創始人,招兵買馬成為劉迪目前的主要工作。就在不久前的8月初,作為醫美平臺,更美獲得了3.45億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除了潮宏基集團、蘇寧環球、騰訊外,還包括中信建投、復星醫藥與君聯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可堪稱是互聯網行業寒冬,尤其是各種O2O行業,在經歷之前的一時喧囂之后,現在幾乎是“遍地哀鴻”,投資人也敬而遠之。但醫美O2O卻似乎打破了這個“魔咒”,這兩年成為資本的寵兒。從去年開始,京東、恒大、蘇寧環球等企業紛紛進軍醫美領域,行業中已有的醫美O2O平臺也紛紛宣布獲得投資。今年3月14日,新氧宣布完成C輪5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方為優壹品、騰訊雙百計劃;3月21日,美黛拉宣布完成1200萬美元B輪融資,由IDG資本和平安創投領投,A輪資方高榕資本跟投;4月21日,悅美網對外確認獲得1.1億元B輪融資,由賽富資本領投,A輪投資方策源創投跟投。
據統計,過去三年,市場上出現的醫美平臺超過30家,平臺的主流模式是“醫美社區+O2O平臺”,通過線下整合醫生和醫療機構等資源及線上對接消費者,實現線上下單,線下服務,并在社區共享。
重塑醫美行業
曾經以地產為主業的蘇寧環球如今已成為進軍醫美行業的一員猛將,在醫美行業布局動作不斷。不僅出資1.34億元成為更美的C輪融資的主要投資方,還頻頻線下布局,參股韓國ID健康產業集團并共同在華設立合資公司,合資成立50億元醫美投資基金,全方位大力度進軍醫美產業。
提及原因,蘇寧環球副總裁賈森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醫美行業整體處于發展周期中的成長期。在蘇寧環球布局關聯健康產業領域的時候選擇醫美行業作為突破口,也是看好醫美之后的成長空間和發展勢頭,他們認為通過集中化管理、專業化分工、標準化服務,通過整合資源規模化,醫美產業發展將成為燎原之勢。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美機構分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是繼美國、巴西之后的第三整容大國。整形美容已成為居于房地產、汽車、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務行業。據SPAS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年整容數量已經達到700多萬人次,中國整形美容行業長期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據預測,到2019年整個行業的份額將會達到10000億元。
招商證券的調研報告顯示,需求提升、技術進步、政策逐漸完善等因素共同推動了醫美產業爆發。當前醫美市場滲透率仍較低,發展空間巨大: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在25%以上。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整形人口比例、人均整容次數及人均消費均很低,滲透率不及2%,考慮到龐大的人口基數及國內消費再升級的趨勢,醫美市場遠未達到飽和,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如此大的市場,醫美O2O能占據多少?賈森認為,這個數據不好貿然預測,但如果未來醫美產業達到萬億,根據測算,基本上30%用于廣告和渠道費用,也就是說3000多億會砸在渠道上面,醫美O2O平臺會承接一大部分的傳統廣告和渠道費用,再加上其他的產品收入,醫美O2O平臺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這個行業足夠大,足夠掙錢,利潤空間還是蠻大的。”劉迪說。
而傳統醫美行業的痛點則是醫美O2O興起的機會。長期以來整形美容市場信息不透明,存在著大量不正規機構,存在假冒偽劣、虛假宣傳、過度營銷的現象。賈森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醫美行業長期以來處于散亂差的局面,在線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醫療美容行業的垂直口碑社區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醫美O2O在普及醫美知識、對接顧客與機構需求、提升客戶體驗、規范行業服務質量等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推動行業形成良性競爭格局。
劉迪認為,更美等醫美O2O平臺正在重塑醫美行業的游戲規則。劉迪表示,一直以來,傳統的醫美機構獲客成本較高,其中50%-70%的收入都花在獲取客戶方面,其中大部分用于投放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廣告。而醫美O2O則通過平臺方式把渠道方面的支出大筆降低,整體上也降低了醫美機構的運營成本,促使整個行業向信息、服務和價格的透明化發展。
帶動新一波醫生創業潮
值得注意的是,醫美O2O正在帶動起一波醫生創業潮。
2016年被醫療界人士稱為“品牌醫生元年”,一年內成立了50多家醫生集團,醫生辭職創業潮也興起。尤其是醫療美容行業,醫生多點執業的限制相對寬松,醫生創業人數更多。
近日由醫美APP美黛拉舉辦的“醫美行業創新論壇”透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注冊的醫美機構已接近6000家,這其中醫生創業成為“新勢力”。這些新勢力都在努力摒棄百度競價、渠道分銷的方式,尋求一種新的品牌推廣路徑。
“過去三年,我們扶植了大量的袖珍診所,幫助很多醫生獲得了自己的診所和客流。”劉迪說,很多醫生的夢想就是開診所。一些大醫院的小大夫,收入不高,但通過更美等在線醫美平臺成為社會認知上比較高的醫生,業務量比原來大醫院的主治專家還要高。
劉迪認為,醫生自由執業和獨立執業是個趨勢。醫療美容本質上是一個以醫生為核心的行業,未來醫美品牌的主體會從醫院過渡到醫生。
更美正在推行一項“空中醫院”的計劃,將打造超過100個醫美名醫IP,并以此為目標,為入駐醫生提供包括品牌、電商、預約、場地、售后、流量、金融、廠商等多個方面的服務支持。另一個醫美O2O平臺新氧則在各個城市托管有牌照的診所,向有執業資格的醫務人員開放,平臺提供的管理人員將“醫助”和“服務人員”的角色結合到一起。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