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24萬臺,同比增長8%。其中,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超過6.6萬臺,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但是,按機器人密度來看,即每萬名員工對應的機器人保有量,我國不足30臺,遠低于全球約為50多臺的平均水平。
根據靈核網發布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21.7%。2016年機器人產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97臺,同比增長19.9%。此外,數據顯示,2013-2015 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分別為 9600 臺、17000 臺和 22000 臺, 全國總銷量占比分別為 26%、30%和 34%,國產品牌已逐步打開市場。相較于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整體增速,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增速更為強 勁。2014-2015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整體增速分別為 56%、16%,國產品牌工業 機器人銷量增速分別為 78%、31%,增長勢頭明顯優于整體增速,且有進一步擴大 趨勢。
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獲迅速增長
數據來源:靈核網
根據最新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到 2020 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 器人年產將達 10 萬臺,對應 2016-2020 年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年復合增速 28%。
目前,我國多數機器人制造廠商只能生產擁有3軸至5軸的低端機器人,而從國外進口的機器人多是6軸的高端產品。雖然工業機器人在我國制造業領域滲透率較高,但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的實際投放率相對較低。未來隨著產業巨頭紛紛布局機器人領域,機器人產業將向智能化、網絡化和人機互動的高端新產品轉型升級。
我國勞動力人口供給進入下降通道
數據來源:靈核網
隨著年輕一代觀念意識的轉變, 愿意從事重復性、基礎性密集勞動的青年人群越來越少,41 歲以上農民工占比從 2008 年的30%已迅速攀升至 2015 年的 45%,年輕人群占比卻在不斷縮減,農民 工群體“高齡化”趨勢明顯,實際勞動力供給形勢要更為嚴峻。。2015年我國農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較5年前近乎翻倍, 對應企業用工成本的水漲船高,而隨著勞動人口供給的進一步減少,未來企業用工 成本將繼續上升。
我國農民工收入不斷增長
數據來源:靈核網
我國農民工群體呈現“高齡化”現象
數據來源:靈核網
靈核網分析師王博學指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也不斷增加。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機器人的技術和工藝日益成熟,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快速下降,性價比則不斷提高,尤其在精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較人工有著顯著的優勢,這種優勢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化,機器換人將成為主流趨勢。
工業機器人產品按10年使用壽命折舊(含維護費用)每年成本約5萬元,可承擔3~5個工人的工作量,而一個熟練技術工人的平均工資約5~7萬元每年,同樣的工作量則需要付出20萬元/年左右的人工成本,遠遠超過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成本。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更多競關于工業機器人的最新信息,請直接進入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