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裝配式建筑”也被叫做“建筑工業化”。也就是說,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在工廠中制造,從而讓這一環節變得高度集約,便于質量控制。
2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同時,逐步完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監管體系,推動形成一批設計、施工、部品部件規模化生產企業,具有現代裝配建造水平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專業化技能隊伍。
重點任務方面,意見指出,健全標準規范體系,創新裝配式建筑設計,優化部品部件生產,提升裝配施工水平,推進建筑全裝修,推廣綠色建材,推行工程總承包,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中國建筑工業化發展遠遠落后
據靈核網發布顯示,裝配式建筑在西方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歐美建筑工業化的比例已高達50%~70%。瑞典和丹麥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已有大量企業開發了混凝土、板墻裝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
在亞洲,新加坡開發出15層到30層的單元化的裝配式住宅,占全國總住宅數量的80%以上。而日本要求20層以上的住宅必須全部采用預制裝配。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就開始推廣裝配式房屋的發展,其中裝配式大板結構體系發展得較為迅速。但裝配式大板住宅房屋的質量和抗震性能不足,住宅樣式較為單一,上世紀80年代后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在我國推行的是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
不過,目前中國的裝配式建筑比例僅在5%上下。
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廣裝配式建筑。2015年12月召開的全國城市工作會議就提出,要推動裝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要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進入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