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育培訓行業的創業者來說,2016年無疑是云譎波詭又精彩紛呈的一年:“資本寒冬”的冷風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隔三岔五就被鼓吹一次,不斷地有老牌的教育培訓企業倒下,又不斷地有新的培訓機構加入到激烈的競爭中來;與此同時,國家及相關部門對于教育的關注度和改革力度空前,教育信息化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中高考新方案接連出臺,《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三審通過。
那么目前來看,2017年教育培訓行業將會呈現出怎樣的勢態?
趨勢一:“互聯網+教育”東風依舊
自“互聯網+教育”概念被提出以來,各實力大牌互聯網公司紛紛向教育領域進軍,其中不乏BAT的身影,各在線教育新銳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頭來。在線教育市場作為新興藍海,受到資本的熱烈追捧,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
中小學教育作為“互聯網+教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不斷完善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風潮下,將成為2017年最強勁的一縷東風。目前來看,選擇中小學在線學習平臺顯然是明智之選。
趨勢二:K12體制內教育模式新舊交融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電視電話會議上發表講話,肯定了第一次全國教育信息化會議以來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幾點為: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85%,多媒體教室擁有率達77%;全國超過30%的學校開通網絡學習空間,數量從2012年的60萬個增長到4200萬個;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2012年底上線運行,已與26個地方平臺互聯互通。
在教育信息化的春風吹拂下,K12體制內教學越來越趨向于從單一的傳統教育模式向與在線教育優勢互補。同時,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不斷革新,對在線教育的接受度逐年提升,也為“雙師”教育時代的到來和發展提供了契機。
趨勢三:名師爭奪戰愈演愈烈
師資歷來是各公立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擴大生源和樹立口碑的一張“王牌”。“互聯網+”時代,一方面,在線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力成為教學效果的強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家長、學生的教育意識覺醒帶來了更高的師資需求——供需的極度不平衡更激化了名師難求的緊張局面。甚至可以說,誰能保障師資供應和高效管理,誰就能“笑傲江湖”。
對于在線教育行業來說更是如此:優質教師資源稀缺,大多數學校和培訓機構都面臨“教師資質不高”的核心痛點。
趨勢四:在線教育產品的黃金時代到來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公眾的消費結構正在極速變化:據統計,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4.48億,大眾愈加趨向于在網絡上購買商品,線上支付趨勢越來越明顯。同時,大眾對線上虛擬產品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為在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方面,網絡購物融入公眾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國家、學校、家長和學生迫切呼吁打破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由此可以斷定:在線教育產品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2017在線教育企業的首要戰略目標必須調整為:培養公眾“發現自身需求——在線購買產品——在線支付——在線使用”的虛擬產品消費習慣。更多信息,請咨詢。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