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執行8年的臨儲收購政策取消后,2016年玉米市場逐漸步入市場化。可去年玉米政策的頻頻出臺,同樣是影響國內玉米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臨儲收購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新機制
3月28日消息,國家發改委聯合中央農辦、國家財政部、國家農業部、國家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舉行媒體通氣會。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在會上表示,2016年,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
二、面積調減1000萬畝以上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4月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結合種植業結構調整,調減非優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改種市場需要的大豆等作物。重點是到2020年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5000多萬畝,力爭2016年調減1000萬畝。
三、兩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撥付390億
6月16日,據財政部經建司消息,今年將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
8月9日,報經國務院批準,中央財政撥付第一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3003860萬元,其中內蒙古自治區662515萬元、遼寧省457788萬元、吉林省726306萬元、黑龍江省1157251萬元。
11月4日,報經國務院批準,中央財政撥付第二批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900000萬元,其中內蒙古自治區204520萬元、遼寧省141320萬元、吉林省224211萬元、黑龍江省329949萬元。
四、產品出口退稅率恢復至13%
8月19日消息,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恢復玉米深加工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就恢復玉米深加工產品出口退稅率做出相應規范。
通知稱,經國務院批準,自2016年9月1日起,將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恢復至13%。
五、東北三省一區深加工企業補貼
其中:黑龍江省補貼金額最高,為300元/噸;內蒙和吉林均為200元/噸,遼寧最低為100元/噸。
自9月底吉林省率先公布2016年新玉米深加工企業采購補貼之后,11月中上旬遼寧、內蒙古及黑龍江三省又相繼公布。前期傳得沸沸揚揚的東北深加工企業補貼就此全部公布,其補貼企業條件基本均一致。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