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今年)是2004年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以來的首次全面下調。有人表示這會拉低今年稻子價格,也有人認為不會有什么影響,關鍵看種的是什么品種。今年的稻谷市場究竟會有什么樣的波動?
一、最低收購價格,首次全面下調
據悉,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下調為1.30元/斤、1.36元/斤、1.50元/斤,較2016年分別下調0.03元/斤、0.02元/斤、0.05元/斤。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陳曉珊表示稻谷最低收購價格下調對市場心態產生影響,一時間,市場上稻米價格難有大的上漲空間。
據了解,2017年國內稻米市場面臨的復雜因素較多,市場價格或總體呈現秈稻米微漲、粳稻米穩中偏弱走勢。陳糧拍賣市場方面,2017年上半年保守估計國儲稻谷拍賣仍將維持“順價銷售”原則,一定程度支撐新稻米價格不會出現大的下調。另外,國內米市需求近幾年來呈現疲軟態勢,米價上漲乏力,“稻強米弱”的行業態勢將延續。
二、“秈強粳弱”、“南強北弱”格局明顯
在稻米市場低迷的背景下,2017年開年后稻米市場價格總體呈現“秈強粳弱”、“南強北弱”格局明顯。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陳曉珊帶來一組數據。
春節歸來后,南方秈稻米均價小幅上漲0.02元/斤。截至2月20日豐兩優米出廠主流價已達2.10-2.23元/斤,黃華占精米出廠主流價2.16-2.38元/斤。相對而言,北方市場略顯清淡,市場價格呈現穩定為主、局部下滑態勢。其中截至2月20日黑龍江長粒香米出廠主流價格下調至2.43-2.50元/斤,較春節前下調0.03-0.05元/斤。
三、兩極化格局形成原因
為何我國稻米市場呈現南北分化、“秈強粳弱”格局?陳曉珊分析,這是因為政策、氣象、陳糧拍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策方面,2016年我國稻谷托市力度達歷史之最,南方秈稻余糧在春節后面臨余糧見底局面,糧源緊缺支撐價格高企。東北地區僅黑龍江省托市力度空前,吉林、遼寧兩省因稻谷水分偏高托市收購量同比下滑。據國家糧食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晚秈稻旺季收購已于1月底結束,湖北、安徽等14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766萬噸。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4203萬噸。
因為2016年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交織年,在氣象方面,全國氣象災害頻發。湖北、安徽兩省受災明顯,總產量較2015年下滑1/3左右,這也造成了南方秈稻供應量下滑,優質糧源尤為緊缺。而東北三省總體稻谷水分偏高,制約稻米價格的上漲。
陳糧拍賣方面,從目前國內拍賣市場來看,國儲中晚秈稻、粳稻尚未開拍;地儲秈稻拍賣價格同比上漲,地儲粳稻市場尚未大規模投放。截至2月20日南方地儲中晚秈稻拍賣成交主流價1.26-1.44元/斤,糧源以2014、2015年為主,同比平均價高0.04元/斤左右。陳秈稻價格高企支撐新稻米市場總體呈現高位。
對于新的稻谷最低收購價的下調,卓創建議對于今年新糧上市后,農戶可選擇在糧庫收購中后期賣糧,但考慮到政策調整的大方向,農戶需改變以往傳統的賣糧習慣,密切關注托市收購價的調整動向,以便隨時出售,以規避市場在政策可能存在的調整下帶來的潛在下滑風險。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