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拱北海關統計,內地進口的澳門CEPA商品總額九年間已逾4388萬,其中2011年進口總額比CEPA實施初期增長近52倍,中國大陸如今已成為澳門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
“近年全球經濟雖然不景氣,但公司的銷售額反而增長了四分之一,這都歸功于CEPA的實施”,覆銅板生產企業——住友倍克澳門公司的執行董事日前向筆者介紹。作為CEPA項下受惠最多的產品制造商之一,近年來,由于技術的高端性和價格的競爭力,公司在內地銷售額已占到了年產量的一半以上。而在CEPA實施前,該公司的產品還一直在內地市場門外徘徊。
于2003年簽署、2004年1月1日實施的《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即澳門CEPA),是中央政府貫徹、實施“一國兩制”方針,維持澳門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 迄今已走過第9個年頭。作為內地與澳門制度性經濟合作的新模式,澳門CEPA每年都有新增深化,為澳門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數據,澳門本地生產總值2010、2011連續兩年增長率超過20%,失業率在今年前8月更是創下了2%的歷史新低。
據了解,CEPA的政策便利,為澳門企業進入內地市場提供了良好機遇。以澳門傳統支柱性產業——成衣制造為例,盡管全球配額的取消以及歐美主要出口市場的持續疲軟,給澳門成衣出口帶來沉重打擊,本地制衣行業持續萎縮。但隨著CEPA實施的深入,澳門與內地逐漸形成了有序的產業鏈接,使得澳門本地成衣制造在地理位置和貿易體制上的比較優勢得以延續,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本地加工業的外遷勢頭。
負責杭州慧康華卓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報關業務的李先生說,“這幾年從澳門進口服裝的業務量都是穩中有升,但CEPA實施前,我們基本沒代理過此類業務”。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開始,澳門CEPA的服裝進口貨值增幅較大,逐年同比增長分別為403%和273%。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內地從澳門零關稅進口的服裝及衣著附件總值近504萬美元,同比增長72%;覆銅板貨物總值567萬美元,同比增長23%,呈現出澳門傳統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齊頭發展的良好態勢。
CEPA實施九年間,受惠產品從2004年的273項8位稅號(2004年稅則)擴展到1260項(2012年稅則),幾乎覆蓋了所有澳門原產商品的種類。受惠商品結構的多元化,為改善澳門單一產業結構、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起到較好促進作用。
大部分澳門CEPA貨物經拱北海關關區的橫琴等口岸進入內地,拱北關區是全國澳門CEPA商品進口票數第一、進口貨值第二大關區。截止2012年9月底,共有1282票澳門CEPA貨物享受零關稅經拱北海關關區進口至內地,受惠貨值逾1614萬美元,關稅優惠額1054萬元。在國際危機的持續不利影響下,我國現實行的各類優惠協定項下的進口貨值大部分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澳門CEPA貨物貿易表現搶眼,進口貨值始終保持平穩、強勁增勢。僅今年1-9月,經拱北海關關區進口的澳門CEPA商品貨值逾433萬美元,同比增長45%,關稅優惠額近213萬人民幣,同比增長46%。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CEPA對澳門的優惠性政策優勢,拱北海關通過推行CEPA零關稅貨物的“商品預歸類”、設立“CEPA綠色通道”等便捷通關措施,加強原產地即梟燙概小⑶炕詘牧降匭姓互助、加大CEPA政策宣傳等辦法,積極為內澳兩地的貨物貿易提供優質高效的通關服務和良好的貿易環境,確保了CEPA政策的有效實施。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