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在20世紀80年代將旅游業、出口加工業、建筑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列為主要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博彩帶動的旅游業在澳門經濟中的比重開始逐漸增大。由于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澳門同區域內其它城市的產業關聯度較低,經濟合作的意識和積極性都較低,導致區域內的經濟合作的項目比較少。
澳門回歸后,尤其是近幾年來,在中央支持下,澳門出臺了一些重要的經濟政策:2002年2月澳門對外資開放了博彩經營權;2003年7月起內地逐步開放內地居民到澳門的個人旅游;2003年10月內地與澳門簽訂“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這些政策帶來的直接效應是澳門的博彩產業激增,從而帶動了澳門經濟的迅速增長。在近年的經濟發展中,尤以博彩業的有限度開放后,澳門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除博彩業外,澳門的經濟產業結構以出口加工業、旅游業、建筑地產業和金融業為支柱產業。2009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將粵港澳合作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并明確提出澳門在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定位,即世界休閑度假中心,這將為澳門與內地的進一步分工合作帶來巨大機遇。
澳門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微型經濟體系,對外部經濟環境具有極強的依附性,祖國內地、香港、臺灣、歐共體、美國及葡語系國家的經濟關系對澳門經濟發展的影響舉足輕重。回歸以來的發展歷程表明,澳門只有加大參與區域合作的力度、提升合作層次,才能充分發揮其自由港優勢、區位優勢和對外聯系的網絡優勢,進而在區域經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澳門龍頭產業的競爭優勢多元化
博彩業是澳門最擅長的領域,在澳門的經濟結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強化“博彩”競爭力的同時,逐步發展會展、主題公園、文化體育、娛樂休閑等產業,將可令澳門達到“核心”或“中心”優勢,增強區內或鄰近城市與它作同類競爭的難度。
通過區域性旅游業的合作,延伸澳門的優勢,是擴張博彩旅游業規模遞增效益潛力的一個重要舉措。因此,澳門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機遇,最重要的就是確立和鞏固本身特有的產業優勢和獨特角色,以保持自己在區域內的競爭力。從發展的態勢看,澳門應著力開發新的旅游領域,增加新的旅游項目,融博彩、娛樂、觀光、購物、度假、會展為一體,向綜合性、多元化的旅游業方向發展,利用澳門和內地不同特色的旅游資源構造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融中西文化為一體,既滿足國際游客,又適應國內游客的綜合性旅游基地。具體的分工設想是:澳門重在文化名勝項目,珠江三角洲重在自然風光項目;澳門重在珠三角不宜但澳門卻允許的特殊項目,珠三角重在一般性項目;澳門重在規模小占地少的項目,珠三角重在規模大占地多的項目,在旅游市場開拓方面,兩地應該相輔相成,各有側重地共同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的合作
首先,強化商貿服務業,優化澳門服務平臺作用。在參與CEPA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下,澳門應在繼續做大做強既有三大服務平臺的基礎上,根據現有的國際市場網絡及中介優勢加強與內地交流,建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服務平臺,承擔內地與葡語國家、歐盟貿易投資關系中的信息中心、商貿服務中心和區域性服務平臺總部角色,更加充分地發揮澳門管理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精算服務、技術服務等中介服務作用,提升澳門在區域中商貿平臺的經濟功能。
第二,加強金融業合作,打造珠江口西岸及粵西南的地區性金融中心。金融保險服務產業是珠江口西岸與粵西南地區的產業缺口,澳門的金融保險業具有很大的增值與利潤空間,這種狀況在正常的市場競爭中會產生產業集聚現象,從而在集聚中形成產業競爭力。澳門銀行業處于國際金融網絡與珠江三角洲地區銀行網絡連接點這樣一個有利地位,可以大力發展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融資、租賃等業務,澳門應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這一充滿增長活力的腹地建設澳門區域性金融中心。
第三,加強物流業合作,形成產業競爭優勢。運輸倉儲產業是澳門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以國際機場為中心,加強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個機場的合作,整合三地的航空物流形成地區性物流網絡系統,是建立澳門運輸倉儲業區域性競爭優勢的首選方案。澳門一旦搶占先機,確立了這個產業在區域中的競爭優勢,其他地區要花相當高的成本才能與之競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配合與協調
自中國大陸開放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以來,進入澳門的內地游客急劇增加,澳門旅游基礎設施的缺陷日益突出,澳門應積極加強與周邊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協調、合作,尤其是交通網絡的建設,以保證人流、財流、物流的暢通,加快融入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經濟圈中。主要有幾方面:
一是爭取2009年底動工興建港珠澳大橋,縮減三地的空間距離,以降低區域內經濟聯系的成本,加速地區內產業轉移,對三地加強全方位合作,構建珠三角城市群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是加強澳門和珠海機場的合作,以整合航空物流。珠海機場與澳門國際機場在航線開辟上應有所分工,珠海主內,澳門主外,將澳門納入南中國市場,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
三是考慮澳珠聯合興建深水港,以充分發揮澳門自由港的制度優勢。澳門雖為自由港,但沒有天然的深水港,自由港的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制約著澳門經濟的發展。如果澳門與珠海合作開發萬山群島,建立澳門外港的深水港,有助于發揮自由港的優勢,促進兩地經濟的發展。
四是加強區域內交通設施建設協調、銜接和口岸合作,特別是加快京珠高速公路和廣珠鐵路的建設等,這對密切澳門與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和中國內地聯系, 充分發揮澳門自由港優勢和外貿口岸作用都有重要意義。
促進兩地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
澳門作為一個國際旅游經濟體,其產業發展的重點應當是以旅游業為中心,向其它產業領域全面擴展。例如澳門的制造業過去一直是為國外廠商提供加工服務,不僅市場需求來自于國外,而且加工利潤極低。而本地高達2000多萬人的旅客市場需求卻依靠進口解決,因此,澳門旅游收入的漏出效應很高。從入境旅客量的增長和旅客需求不斷向高質化發展的趨勢看, 澳門制造業為本地的旅游市場生產存在著極大的商機。
從澳門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情況看,目前正是選擇新產業逐步改變產業結構向博彩業集中的時機。澳門要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工業結構升級,就要提高產品質量,發展高科技產業,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與珠三角的合作。珠澳跨境工業區于2006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澳門特區政府對這個工業區的設計目標為:優化澳門產業結構,促進澳門工業多元化,帶動經濟整體發展。目前澳門跨境工業區進入的幾十個項目中, 制藥、健康食品以及博彩用品占了相當的比重就是證明。珠澳跨境工業區的合作模式應當在澳門園區和珠海園區之間,按照產業的不同價值鏈條,以及兩地之間的不同區位優勢,形成園區間的功能分工。澳門園區應重點發展產品設計、包裝、營銷、資金物流和展示等價值鏈條,而珠海園區則重點發展具區位競爭優勢的新產品研究與開發、試制、生產環節,從而使澳門和珠海的產業結構逐步走向優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