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發表2013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施政報告指出,今年以來澳門經濟持續保持增長、財政金融穩健。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6%,預計今年全年經濟將可保持正增長;失業率在過去一年處于低水平,今年第三季為2.0%。截至今年9月,特區財政儲備中的基本儲備為988.01億元,超額儲備8.95億元。外匯儲備總值達1327.48億元。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未來一年施政的重中之重為“增進民生福祉、立足長遠發展”,包括三個方面:
一、構建施政長效機制、共建共享發展成果
(一)經濟補貼。每名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都可獲政府在個人帳戶注入10000元啟動金(澳門幣,下同)。建議明年的現金分享計劃向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8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4800元。建議在2013年將敬老金調升至6600元。繼續實施“書簿津貼制度”,向幼兒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及就讀大專和研究生課程的本澳學生,每名發放2000—3000元金額不等的補貼,繼續向年滿15歲的本澳居民每人提供上限為5000元的進修資助,向每名澳門永久性居民派發600元醫療券,繼續實施住宅單位每戶200元的電費補貼。預計實施上述經濟補貼和成果分享,特區政府將支出約97.73億元。
(二)住房保障。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居民的基本住屋需求,設立短、中期工作目標,并從長遠規劃上保持公共房屋與私人市場間的平衡,通過經濟房屋、社會房屋及私人房屋三方面配合,回應不同階層居民的住屋訴求。在短期措施方面,政府按計劃完成“萬九公屋”項目,將2013年首季重啟經屋和社屋輪候申請,并調整經屋申請的收入上線,使經屋的申請條件可覆蓋全澳八成居民。中期措施方面,已公布的6300多個公屋單位的規劃外,政府還會繼續撥出土地儲備興建公屋;建立定期的社會房屋接受申請機制,并設定輪候期。遠期措施方面,將建立公共房屋土地儲備制度,并在新城規劃中預留一定數量的公屋和公共設施用地,透過土地政策保障公共房屋的長遠發展;預計2015年完成面積為137.8公頃的A區填海造地工程,預留土地興建公屋;充分考慮社會上對“澳人澳地”的意見,就有關法律配套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三)社會保障。在資源投入安排方面,計劃在2013-2016年合共向社保基金注資370億元,并考慮適度增加博彩毛收入中對社保基金的撥款比例。在多點支撐、多重保障的基礎上,使養老金給付水平高于最低維生指數。2013-2015年共43間社會服務設施投入運作,預算約9.1億元。
(四)優化醫療。全澳居民享有免費初級衛生保健網絡服務,80%以上的公立醫院病人免費享有專科診治及康復護理。長期資助13家非牟利醫療服務機構,受資助名額每年約50萬人次。投入百億元實施《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2020年前建立更有效的醫療體系。
(五)教育發展。2013年非高等教育的預算約52.5億元、教育發展基金預算約7億元、學生福利基金預算約4.4億元。構建人才資料庫,對人才需求估算及人資政策提供參考。
(六)稅費減免。免收所有營業稅、小販牌照費、街市攤檔租金、鮮活食品檢疫費、人壽及非人壽保險印花稅及銀行手續印花稅。各商戶免納廣告牌照稅,各酒樓、餐廳免納旅游稅。豁免表演、展覽娛樂項目入場券及觀眾票的印花稅。實施上述各項稅費減免,以及新推出的退稅措施,特區政府將少收稅費約16.12億元。
二、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一)適度多元。繼續監察和調控博彩業發展速度,積極支持綜合旅游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鼓勵業界強化非博彩元素。繼續推動“一程多站”旅游路線和旅游產品的多元化。豐富文化旅游的內涵,進一步發掘及推廣更多具本地特色的旅游元素。加大力度推動扶持產業的成長,包括飲食、會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等行業。繼續支持會展業的人才培訓,并與國際會展協會等組織合作,開辦專業籌組國際會議的培訓課程;為促進業界的發展,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的基金也將于明年投入運作。扶助中小企業的發展。進一步在內地市場推廣澳門商品和產品。創設專門幫助青年人創業的免息貸款計劃,建議貸款上限為30萬元,最長還款期為8年。
(二)區域合作。藉著《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九的實施,實現企業的優化升級和市場拓展。深化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加大參與橫琴開發的力度,力爭在明年初完成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總體建設規劃,著手籌建園區主要建筑,推進園區項目立項,積極協助符合條件的澳門投資項目進入園區,著力帶動本澳中小企業的有效參與。繼續為澳門中小企的進駐橫琴新區給予鼓勵和支持。借助南沙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范區這一重要平臺,以建設南沙郵輪母港、推進“游艇自由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作為切入點,為特區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新空間。配合粵澳新通道項目的逐步落實,探索實施新型通關模式,大力推進鴨涌河環境的改善。將于明年正式啟動將鮮活食品批發市場遷移至珠澳跨境工業區澳門園區內。引入更便捷的電子報關模式,提升貨物進出境的通關效率,有序推進區域發展規劃和跨境交通基建,提高教育、供水、供電、環保、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區域合作成效。在粵澳、閩澳、泛珠,以及特區與內地其他地區的合作中,發揮澳門與葡語系國家以及其他拉丁語系國家緊密聯系的優勢,強化特區商貿服務平臺功能。
(三)齊享優質生活。已開展人口政策框架的咨詢工作。高度重視其專業技術和質量安全,認真聽取廣大居民的意見,使本澳的集體運輸系統真正達至服務居民和解決交通問題的目標。重視完善巴士的行車安全、班次和服務素質等方面,并持續優化各區的道路網絡。制訂汰換高污染車輛的資助計劃,資助金額約4億元。在氹仔引入本澳首條試驗性質的純電動巴士路線。落實在路環污水處理廠籌建再生水廠,積極拓展和開發再生水源。
三、強化政府運作機制、提升公共行政效能
建立政府績效治理制度,首先開始實行領導官員的績效評審制度。厘清民政總署職能重疊和交叉情況,籌劃公共行政組織架構的調整、重組和精簡工作。2013年初將完成澳門原有法律適應化及清理工作。全面加強廉政監察工作,繼續開展“廉潔管理計劃”。審計署將優化人力資源和工作流程,強化對重大項目的跟蹤審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