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致電臺灣義美食品有限公司,獲悉目前對于問題商品,該公司已經通知旗下所有通路商下架相關商品。而針對大陸商品部分,義美強調,將比照臺灣處理模式,消費者可通過各經銷商渠道辦理全額退貨。
據臺灣媒體報道,截止到昨天,全臺灣共計下架近5萬件泡芙產品。為了挽救形象,義美決定捐出1500萬元(新臺幣,下同)給公益團體,呼應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切。
態度尚可?義美積極應對
在義美問題產品被媒體披露之初,義美食品公司總經理高志明就專門發布聲明指出,因為生產管理上的疏失,讓大家失望了,謹向各位致上深深歉意,對此也深感痛心。
而在隨后,義美方面又發表聲明說:“對食品安全的追求,所需顧及的細節極多,千慮仍然會有一疏。這次的事件,對我們無疑是一項警惕,督促我們必須更為戰戰兢兢。我們誓言,會更加努力,追求每一工作細節至善完美,以符合消費者您的期待。”
聲明說:“義美食品決定捐出新臺幣1500萬元,敦請社會公正人士主持,捐交消費者相關公益團體,呼應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切。”
對于這次的義美風波,桃園縣衛生局則裁處15萬元罰鍰,并責成義美食品回收泡芙產品及做好內部制程管控。另外,義美也表示,已主動回收產品,民眾如有購買去年7月、8月制造的小泡芙,可辦理退貨。
但對于大陸義美的情況,義美臺北總公司羅健源科長表示,目前義美在大陸銷售通路包括好幾個方面,包括超商、批發商以及網絡電商部門,消費者只要是購買到去年7月、8月生產的小泡芙,均可以全額到各經銷商處退貨。而義美方面將透過專門物流回收銷售到大陸的問題產品。
全面下架?議員查訪仍能買到
就在昨天上午,桃園縣議員楊朝偉、劉茂群、萬美玲專門召開記者會,展出剛剛從義美公司桃園專賣店買回來的包括十大伴手禮的各式產品,批評在衛生局與工商發展局事件發生后,問題泡芙仍未下架。
桃園縣議員楊朝偉指出,義美使用過期原料制作泡芙,宣稱問題產品已全面下架,但幾位議員為開記者會事宜,專門到義美專賣店去勘查下架情況,結果還是可以輕易買到泡芙系列產品。
議員劉茂群還在記者會上出示當天購得義美小泡芙產品的購物發票。劉茂群強調,“發票白紙黑字寫清楚了,早上9點52分,在桃園市南美街的義美食品專賣店購得”。
對此,桃園衛生局長劉宜廉出面為義美“背書”稱,義美食品公司的問題泡芙目前確認逾期原料用于制造2012年7月至8月之泡芙系列產品,消費者可以從保存期限來辨識。因為泡芙的保存期限是一年,只要保存期限是到今年的7月、8月,就是問題產品,民眾若已買回家,則可以退貨;至于保存期限超過今年8月以后的產品,就沒有問題。故而,市面上義美的產品并沒有絕跡。
對于目前義美問題產品的處理,義美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在積極處理,并以最誠摯的態度,希望消費者了解問題產品后續的處理全過程。
后續發酵?臺小泡芙市場面臨洗牌
在臺灣提到小泡芙,多數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 “義美小泡芙”,這款商品從1980年推出到現在,30多年來,市占率高達九成。
在桃園舉辦的多次名品競賽中,此款商品也多次入圍,并成為臺灣伴手禮的明星產品。盡管后來其他廠商,都陸續推出小泡芙,包括曾經盛極一時的孔雀牌小泡芙等,都難以動搖義美長久的市場領導地位。如今,義美被爆過期原料問題,必然為小泡芙市場投下洗牌震撼彈。對此次事件的影響,義美方面并不愿意正面回復,只是對記者強調,現在還處于事件處理中,希望可以最大程度消除影響。
而一位在臺灣食品業經營20多年的食品企業老總王先生強調,義美是食品界的典范,現在這個事情出來,一定會沖擊義美的品牌!“起碼在小泡芙市場上,絕對會重新洗牌,義美此類產品估計會 ‘死掉’!”
按照王先生了解,義美的老董事長高騰蛟先生,受日本教育影響很深,對產品要求幾近嚴苛,可能老董事長交棒之后,接班人對于品質的管理疏忽了,才會導致“模范生出包”。王先生感慨,過去義美食品絕對是臺灣食品業界追隨的目標,常常義美出了什么新的產品或者新的營銷模式,都會引發同業諸多“跟風”。
記者快評
不能迷信“知名大廠”?!
作為義美泡芙的擁躉,導報記者每次赴臺灣都會大肆采購帶回廈門。此次義美在臺灣出問題,導報記者也獲得友人善意提醒。
結果導報記者翻出日前“囤”來的義美小泡芙,生產日期為2012年7月,正屬于桃園檢方資料公布的問題產品之列。導報記者立刻傻眼,原本以為臺灣食品在高標準之下,能保證質量,現在,只能自我感慨,絕對不能迷信所謂“知名廠商”。
一直以來,臺灣被稱為 “飲食天堂”,所以不論是賣吃,還是與食有關的業者,每次到大陸交流訪問,都有一副驕傲、自信的心態,更有甚者動輒攻擊大陸問題嚴重的“黑心食品”。而今,隨著各類兩岸交流互動活動的頻繁,越來越多臺灣商品“登陸”,甚至成為各類展會主流。很多大陸消費者也樂于購買被冠以各種名品標簽的臺灣食品。
因為很多大陸消費者都被臺商告知,“他們是用道德在做食品!絕對可以放心食用”!但此次“義美小泡芙”事件出爐,用業內人士的話說,就像是扇了臺灣食品一耳光,畢竟幾十年的“模范生”,其“出包”的殺傷力絕對足夠大。
但從導報記者連日來采訪的體會來說,義美方面的低姿態還是讓人感覺到一定的誠意。本次采訪,導報記者透過聯系該公司內原本和對外宣傳毫無相關的窗口,獲得各方面資訊。在接觸過程中,明顯感覺,不管是前臺接線員,還是義美觀光工廠工作人員,對于問題商品造成的傷害均保持高度歉意之心。導報記者所打的十幾通電話中,一聽說要了解問題商品后續處理事宜,電話那端一定是從“不好意思”開始,由“不好意思”結束。
或許在義美此次危機當中,全體員工都被教育,必須 “低姿態、高誠意”。配合上積極、有序,各部門聯動的危機處理后續措施,義美絕對不負其“知名大廠”的市場地位。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