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表示,內地自2005年以來首次下調經濟增長目標至7.5%以及首2月出口增速的明顯放緩,都引發市場擔心在先進國家經濟陷入困境之際,中國經濟將同樣放緩,不能繼續為區內以致全球經濟提供需要的動力。
長遠來說,他認為一個較低的增長目標將更有利于內地經濟進行結構調整,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對內地經濟以至世界和香港經濟都大有裨益。
統計顯示,內地的貿易盈余自2009年起逐年減少,對GDP的比重在2011年已回落到2%左右的較低水平,反映本地需求在內地經濟中的重要性逐漸提高。
曾俊華指出,經濟結構調整固然是長期的工作。中央政府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于7.5%,與“十二五”規劃已經提出的7%逐步銜接,反映出國家推動結構調整的決心。
他續稱,內地調結構,擴內需,推動經濟平穩及可持續發展,將有利于改善世界經濟不平衡的問題,減少環球經濟動蕩的機會;也可令亞洲區經濟減少對先進經濟體的依賴,并有機會逐漸形成一個較獨立的自我循環體系。
值得留意的是,受先進市場最終需求轉弱影響,香港對內地的貨物出口總額增幅由2010年的27%大幅收窄至2011年的9%,其中又以原材料出口放緩幅度最為顯著;不過,受內地消費需求暢旺的支持,消費品出口則保持11%的雙位數增長。
曾俊華強調,內地擴大內需對香港的出口將有很大的提振作用。
另一方面,近年來內地透過CEPA的不斷深化積極向香港開放服務業市場;廣東省更為香港提供了開放服務業的“先行先試”的安排。在上述政策的支持下,香港的服務提供商完全可以利用“十二五”時期在內地拓展內需,協助內地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為香港服務業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他重申,一個均衡、可持續發展的內地經濟,可成為香港一個不可多得的腹地。內地服務業和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將為香港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版權聲明